访问统计
  •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文章检索
2025年 第38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5-04-20
上一期   
  •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相关技术综述
    黄河三角洲生态格局演变与系统性生态修复理念
    崔保山, 谢湉, 王青, 陈聪
    2025, 38(2):  1-12.  doi:10.3976/j.issn.1002-4026.2025016
    摘要 ( 45 )   HTML ( 4 )   PDF (3307KB) ( 1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黄河三角洲是黄河与海洋的交互作用在多个时空尺度上反复叠加形成的动态平衡湿地系统。由于黄河流路的频繁变动,黄河三角洲湿地经历了快速形成—发育—蚀退/演替—消亡/残存的往复演化历程。在高强度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多重胁迫下,黄河三角洲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包括水沙变异、植被退化、物种入侵、格局破碎、功能退化等。目前存在的众多生态问题产生于黄河三角洲湿地的演化过程中,同样存在多个时空叠加影响的特征,基于单一时段、局部点位、孤立要素的生态保育与修复策略对减缓黄河三角洲湿地生境破碎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退化问题的局限性日益显现。因此,通过综述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修复大量文献,阐释生物与非生物干扰因子对滨海湿地生态功能产生的关键生态组分、结构、过程的影响机制,明确多重胁迫下滨海湿地多功能系统的稳定模式,提出保育、修复、调控一体的综合优化体系,发展多尺度关联、多过程协同的保育与修复措施,为解决该地区的生态系统退化问题提供新思路。

    我国双酚类化合物在环境介质中的来源与分布及其健康风险综述
    王永峰, 于靖元, 张浩
    2025, 38(2):  13-27.  doi:10.3976/j.issn.1002-4026.20240103
    摘要 ( 26 )   HTML ( 2 )   PDF (1884KB) ( 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双酚A(BPA)被认为是一种内分泌干扰物,广泛应用于环氧树脂以及聚碳酸酯塑料生产,因其对人体潜在的危害,在很多人体接触的材料中被限制使用,其他双酚类化合物作为其代替品不断涌现,但其结构和特性相似,双酚类化合物均不同程度地存在雌激素活性和毒性。伴随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双酚类化合物的需求不断增加。作为重点关注的新污染物之一,双酚类污染物在我国居民人体暴露以及不同环境介质中的来源和分布情况值得深入研究。调研了近10年(2014—2024)发表的文献,系统总结了双酚类污染物在我国多种环境介质(地表水、沉积物、土壤)中的来源和分布规律、居民人体暴露情况和健康风险,并提出了双酚类污染物防治方案与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双酚类污染物的环境风险管控与环境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环境和食品样品中药物及个人护理品的污染现状及样品前处理分析技术
    马金燕, 赵汝松
    2025, 38(2):  28-40.  doi:10.3976/j.issn.1002-4026.20240114
    摘要 ( 28 )   HTML ( 3 )   PDF (2247KB) ( 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药物及个人护理品(PPCPs)残留作为一类新兴有机污染物,其组分具有内分泌干扰性、伪持久性及生态毒性。鉴于其在医疗、畜牧及化妆品等行业的广泛应用,近年来,PPCPs在地表水、地下水、工业污泥乃至牛奶等食品中被频繁检出,引发人们对其安全性的高度关注。然而,由于PPCPs在实际样品中残留浓度极低,且存在复杂的基质效应,其直接定量分析面临诸多困难。因此,在进行仪器分析前,需借助行之有效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对PPCPs进行富集分析。首先系统介绍了PPCPs的危害与污染现状,并对双酚和非甾体抗炎药这两种典型PPCPs的污染情况展开详细说明。其次列举了几种样品前处理技术,结合新型吸附剂材料,展示其在PPCPs分析检测中的应用,同时探讨新型吸附材料的发展趋势。最后总结PPCPs在分析检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和挑战。

    生物技术在油田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周畅, 梁恒, 黄理龙, 张晓飞, 王加宁, 宋繁永, 傅晓文
    2025, 38(2):  41-52.  doi:10.3976/j.issn.1002-4026.20240142
    摘要 ( 26 )   HTML ( 2 )   PDF (1588KB) ( 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油田土壤的石油污染问题严重威胁区域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利用生物技术修复油田污染土壤具有生态性、经济性和高效性等优势。综述了不同类型生物技术应用在油田土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通过阐述生物修复技术在油田污染土壤中的应用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评价了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及其与表面活性剂、化学氧化和电动修复等多种技术的联合应用模式,强调了效果评估在生物修复中的重要性。该研究对生物修复技术在油田土地质量提升和生态环境恢复领域中的推广与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山东省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及资源化利用地方标准现状研究
    尹诚悦, 李健, 杨延峰, 邵莹莹, 朱英
    2025, 38(2):  53-61.  doi:10.3976/j.issn.1002-4026.2025001
    摘要 ( 25 )   HTML ( 2 )   PDF (2473KB) ( 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山东省“无废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推动制定山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地方性法规,完善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地方标准体系。梳理分析了2023年山东省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综合利用量、产生行业情况。同时调研当前我国各省(区)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地方标准建设现状,分析总结出目前山东省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地方标准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资源化利用地方标准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推进山东省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完善山东省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地方标准体系建设。

    水土资源保护方法
    黄河三角洲资源植物种子持久性对潜水水文条件变化的响应
    冯璐, 李丽杰, 薛琦, 孙雨, 王祺, 贾慧, 孙林
    2025, 38(2):  62-72.  doi:10.3976/j.issn.1002-4026.20240132
    摘要 ( 29 )   HTML ( 1 )   PDF (5927KB) ( 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海平面上升和人为活动显著改变滨海湿地潜水水文条件。针对植物种子持久性如何响应潜水水文条件变化的问题,以黄河三角洲湿地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盐地碱蓬(Suaeda salsa)、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和鹅绒藤(Cynanchum chinense)4种资源植物种子为实验材料,通过室内模拟方法,基于平均萌发时间、萌发力指数和生活力指数3个指标,研究在湿润和淹水2种潜水水位、4个潜水盐度梯度以及干燥条件下的种子持久性差异。结果显示,3个指标评估种子持久性基本具有一致性。不同植物种子持久性对潜水水位和潜水盐度的响应并不完全相同。干燥和淹水生境的种子持久性均优于湿润生境,其中,芦苇、盐地碱蓬和灰绿藜种子在淹水生境的持久性显著优于湿润生境(P<0.05)。潜水盐度对种子持久性的影响随潜水水位变化而变化,湿润生境下,基于萌发力指数和生活力指数,盐地碱蓬、灰绿藜和鹅绒藤种子持久性随潜水盐度升高而增强,但淹水生境下不存在上述变化趋势。该研究将为黄河三角洲湿地退化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碳氮元素数量比对典型耐盐微生物增殖影响
    王晨, 卢雅欣, 李晓勇, 张嘉祎, 许乐天, 冯庆
    2025, 38(2):  73-79.  doi:10.3976/j.issn.1002-4026.20240128
    摘要 ( 25 )   HTML ( 1 )   PDF (1515KB) ( 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和耐寒短杆菌(Brevibacterium frigoritolerans)是3种典型的植物耐盐根际促生细菌(ST-PGPR),具有缓解植物盐胁迫等作用。为优化这3种菌株的生长与增殖营养条件,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碳氮元素数量比(碳氮比,nC/nN)对其生长和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3种菌株在碳氮比为3.25~6.00范围内均可生长繁殖,且不同碳氮比对其增殖有显著影响,其中对贝莱斯芽孢杆菌繁殖的影响最显著,苏云金芽孢杆菌次之,耐寒短杆菌的影响最小。当碳氮比为4:1时,贝莱斯芽孢杆菌增殖数量最多,活菌数量可达6.2×108 CFU/mL;苏云金芽孢杆菌在碳氮比为4∶1时增殖数量最多,活菌数量为5.1×108 CFU/mL;耐寒短杆菌在碳氮比为5∶1时增殖数量最多,活菌数量为3.5×108 CFU/mL。综上,贝莱斯芽孢杆菌和苏云金芽孢杆菌增殖最佳的碳氮比为4:1,耐寒短杆菌增殖最佳的碳氮比为5:1。

    基于球磨法的TiO2/煤气化渣复合材料的构建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孙静, 韩金泰, 申婷婷, 王晨, 冯庆, 刘若冰
    2025, 38(2):  80-88.  doi:10.3976/j.issn.1002-4026.2025018
    摘要 ( 22 )   HTML ( 1 )   PDF (3511KB) ( 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煤气化渣是煤化工生产的固体废弃物之一,在固体废弃物中占据重要比例。综合利用煤气化渣的天然属性(高比表面积、孔容积)及构成特性(富含碳元素)等特点,采用机械球磨法将煤气化渣与常规光催化剂二氧化钛(TiO2)进行复合,拓宽TiO2的光响应范围,并以染料废水为处理对象,评价其光催化性能。通过对复合材料进行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表征,探索了TiO2/煤气化渣复合材料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溶液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显示,在可见光的条件下,TiO2/煤气化渣复合材料的光催化体系降解效率优于锐钛矿TiO2、P25型TiO2(P25)和煤气化渣/P25的效果,其中质量比为90∶10的TiO2/煤气化渣复合材料效果最佳。经红外表征及自由基猝灭实验发现,羟基自由基作为重要的活性物种参与到了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反应中。同时,煤气化渣与TiO2通过Ti—O—Si键进行有效结合,拓宽了TiO2的光响应范围,增加了材料的接触面积。与锐钛矿TiO2相比,其催化效率提高了4.96倍。催化降解效率在循环三次后仍可稳定维持在90%以上,说明TiO2/煤气化渣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降解效率和稳定性。

    碳中和及减排技术与方法
    黄河九省(区)绿色低碳与数字经济耦合协调及障碍因子分析
    王静, 姜明月, 赵林
    2025, 38(2):  89-99.  doi:10.3976/j.issn.1002-4026.2025011
    摘要 ( 27 )   HTML ( 3 )   PDF (2815KB) ( 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黄河流经的九省(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区域,其绿色低碳与数字经济的协同共进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全局性的战略意义。以2013—2022年黄河九省(区)为研究对象,从资源消耗、污染排放、治理成效、通信能力、互联网普及程度、信息产业发展程度6个维度构建数字经济与绿色低碳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障碍度模型和灰度预测分析两者时空耦合关系及障碍因素。结果表明:黄河九省(区)绿色低碳水平有显著提升,整体趋势呈现“上游绿色低碳水平<下游绿色低碳水平<中游绿色低碳水平”的空间分布格局,数字经济系统评价指数存在区域间的不平衡,呈现出自上而下逐级递增的趋势。数字经济与绿色低碳系统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黄河九省(区)整体状态从濒临失调过度为初级协调状态。进一步分析发现,信息产业发展程度是耦合协调的主要障碍因素,黄河流域数字化信息产业发展不足严重制约数字经济与绿色低碳协调发展。通过灰度预测可知,2025—2029年黄河九省(区)的数字经济与绿色低碳系统耦合状态将稳步上升至中级协调水平。最后针对性的提出促进黄河九省(区)绿色低碳与数字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推动其迈向更高发展阶段的建议,以期为该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基于POT模型的油田地面生产油气损耗高值点环节自动识别方法
    袁子上, 万勇, 展梓豪, 范路, 戴永寿
    2025, 38(2):  100-108.  doi:10.3976/j.issn.1002-4026.20240099
    摘要 ( 19 )   HTML ( 1 )   PDF (2489KB) ( 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双碳”目标下石油化工等高碳排放企业进行低碳转型,降低碳排放已成为重要发展趋势,其中油气损耗在石化行业总能耗中占比较大。针对目前方法无法依据油气损耗数据变化规律自动识别高值点环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过阈值模型的油气损耗高值点环节自动识别方法。对胜利油田某采油区的35个环节进行油气损耗核算。依据核算数据尖峰厚尾的分布特征,利用过阈值模型分割油气损耗数据中的尾部数据并拟合其概率分布函数,依据3σ原则识别概率分布函数中对应的油气损耗高值点环节。结果确定高值点阈值为869.34 m3/d,高值点环节识别准确率为0.986,相较于其他传统方法,该方法识别结果更准确,有利于损耗治理工作的高效展开。

    环境损害鉴定方法及技术
    黄河流域下游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驱动因素研究
    张慧颖, 段海燕, 宋俊华, 唐小娟, 段志远, 黄理辉, 高振会
    2025, 38(2):  109-116.  doi:10.3976/j.issn.1002-4026.20240150
    摘要 ( 31 )   HTML ( 2 )   PDF (2806KB) ( 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是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制度。以黄河流域下游山东省段9个地级市2 371个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为研究对象,剖析该地区案件特征,并运用LMDI模型解析案件影响因素,明确主要驱动因素的作用方向与程度,为黄河流域下游生态环境损害防控提出策略。研究表明,黄河流域下游地区大气污染的案件占比最高,达75.6%;案件赔偿强度与生态环境损害成本率是抑制案件数量增长的主要因素,其中德州市案件赔偿强度抑制效应最为显著,贡献度为-993.71%,济南市生态环境损害成本率抑制作用最强,贡献度为-301.96%;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数量对案件数量增长起正向驱动作用,但人口数量的贡献度较小,其中济宁市经济发展水平正向驱动作用最强,贡献度为23.71%。基于此,可通过促进经济绿色转型、赔偿模式多样化等措施来控制生态环境损害。研究成果有望为黄河流域下游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实施提供有益借鉴。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中的生态效应评价问题探讨
    冷雨凝, 孙婷, 王丽莎, 赵苗苗, 屈政君, 黄理辉, 高振会
    2025, 38(2):  117-125.  doi:10.3976/j.issn.1002-4026.20240151
    摘要 ( 28 )   HTML ( 1 )   PDF (2067KB) ( 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态效应评价是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中的关键问题,也是生态损害赔偿和修复的重要依据。通过文献调研,系统分析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中的生态效应评价指标与方法、损害鉴定路径。通过案例探讨,证实了所构建模型在科学评估污染物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方面的有效性,还为其他地区开展类似研究提供了方法借鉴和实践启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生态评价方法优化、技术体系完善、跨部门协同机制构建以及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改进建议。该论文提出的原则和对策,旨在提升生态评估的科学性与精准性,推动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标准体系的完善,并为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污染环境行为致植物损害鉴定问题浅析
    赵苗苗, 孙婷, 王丽莎, 屈政君, 冷雨凝, 黄理辉, 高振会
    2025, 38(2):  126-133.  doi:10.3976/j.issn.1002-4026.20240153
    摘要 ( 27 )   HTML ( 2 )   PDF (1783KB) ( 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损害问题日益严峻,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开始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构建并取得显著成效。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环境污染是导致植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原因。该研究从植物损害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污染环境行为对植物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影响,探讨了当前鉴定评估中存在的主要难点,包括因果关系判断、损害实物量化和损害价值量化等问题。详细讨论了植物损害鉴定评估的关键环节,并提出了加强基础研究、创新损害评估技术和完善损害评估体系等建议。旨在提高植物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对于构建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标准体系、维护公众环境权益以及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基于斑马鱼模型和代谢组学技术筛选天麻中潜在抗癫痫活性成分
陈善军, 王欢, 胡凯庆, 毕文杰, 程贵东, 王松松, 韩利文, 王晓静
山东科学. 2024 Vol. 37 (3): 1 -9
摘要( 190 )   HTML PDF (3004KB) (44
基于UHPLC-Q-Exactive Orbitrap-MS技术的垂盆草化学成分表征与鉴定
朱心仪, 杨纯国, 田海涛, 侯苗, 韩利文, 邓志鹏
山东科学. 2024 Vol. 37 (5): 10 -16
摘要( 189 )   HTML PDF (2810KB) (42
三种提取态硅在典型滨海湿地中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季晓晖, 赵庆庆, 展海银, 王加宁, 张闻, 黄玉杰, 宋繁永, 魏小兵
山东科学. 2024 Vol. 37 (5): 95 -102
摘要( 169 )   HTML PDF (1826KB) (32
山东省植被NPP时空变化特征及气候影响分析
刘建军, 孙开争, 公华林, 朱玉玲
山东科学. 2024 Vol. 37 (5): 103 -110
摘要( 166 )   HTML PDF (5199KB) (51
基于细胞膜色谱技术的鹿角胶肽段筛选及鉴定
孙铁锋, 赵玉, 王平, 丁相龙, 丁立钧, 王金国
山东科学. 2024 Vol. 37 (5): 1 -9
摘要( 166 )   HTML PDF (2815KB) (53
基于需求弹性的多模式铁路客运票价优化模型及算法
王红印, 袁媛, 崔鸿蒙, 郑宣传, 四兵锋
山东科学. 2024 Vol. 37 (5): 69 -78
摘要( 156 )   HTML PDF (1723KB) (69
基于旅客流量的机场广告位价值评估模型
杨君, 牟建良, 袁小婷, 唐铁桥, 牟宣宇
山东科学. 2024 Vol. 37 (3): 103 -110
摘要( 152 )   HTML PDF (3256KB) (94
纤维式太阳能界面蒸发器的构建及其水通道对热量损失影响规律
袁志鹏, 田硕
山东科学. 2024 Vol. 37 (5): 35 -41
摘要( 151 )   HTML PDF (4438KB) (21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
刘祥志, 刘晓建, 王知学, 成巍, 李建新
2010 23(3): 56-61   
摘要( 2522 )   PDF (792KB) (7714
水声传感器网络及其在海洋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刘敏, 惠力, 杨立, 杨书凯
2010 23(2): 22-27   
摘要( 1640 )   PDF (1119KB) (4542
盐酸厄洛替尼基因毒性杂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学验证
刘兰畦, 赵燕芳, 谢含仪, 王珊珊, 陈相峰
2020 33(2): 121-125    doi:10.3976/j.issn.1002-4026.2020.02.017
摘要( 602 )   PDF (2111KB) (4328
二次曲面的保型性探讨
朱鹏华
2010 23(6): 20-25   
摘要( 1482 )   PDF (730KB) (4293
减少农田土壤氮损失的微生物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许冬宁, 吴晓青, 周方园, 范素素, 张新建, 肖桂青, 王加宁
2024 37(2): 117-126    doi:10.3976/j.issn.1002-4026.20240004
摘要( 197 )   HTML PDF (1109KB) (4182
一种机器人工具坐标系标定方法
刘成业,李文广,马世国,郅健斌,刘广亮,吴昊
2012 25(1): 69-74    doi:10.3976/j.issn.1002-4026.2012.01.015
摘要( 1898 )   PDF (1377KB) (3924
中药连翘化学成分和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段文娟, 耿岩玲, 祝贺, 林云良, 王晓, 刘建华
2010 23(2): 33-37   
摘要( 1700 )   PDF (835KB) (3885
高精度温度测量电路设计
刘孟德,贺海靖,杜立彬
2012 25(2): 72-75    doi:10.3976/j.issn.1002-4026.2012.02.015
摘要( 1391 )   PDF (984KB) (3724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
刘祥志, 刘晓建, 王知学, 成巍, 李建新
J4. 2010 Vol. 23 (3): 56 -61
被引次数: Baidu(146)
镁合金焊接技术研究进展
王绪科 ,周吉学,詹成伟,赵东清,李卫红,唐守秋,杨院生
J4. 2012 Vol. 25 (5): 39 -46
被引次数: Baidu(75)
考马斯亮蓝法快速测定乳品中蛋白质含量
孙士青, 王少杰, 李秋顺, 李雪梅, 史建国
山东科学. 2011 Vol. 24 (6): 53 -55
被引次数: Baidu(65)
微藻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应用
李岩, 周文广, 张晓东, 孙立
J4. 2010 Vol. 23 (4): 84 -87
被引次数: Baidu(60)
中药连翘化学成分和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段文娟, 耿岩玲, 祝贺, 林云良, 王晓, 刘建华
J4. 2010 Vol. 23 (2): 33 -37
被引次数: Baidu(59)
基于COM组件的VB与MATLAB混合编程实现振动信号处理
宋广东, 刘统玉, 王昌, 霍佃恒, 祁海峰
J4. 2010 Vol. 23 (1): 32 -35
被引次数: Baidu(58)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研究
姜军伟, 赛英
J4. 2010 Vol. 23 (1): 36 -40
被引次数: Baidu(56)
汽车电子技术行业现状分析
王知学, 刘晓建, 庄汝科
J4. 2010 Vol. 23 (3): 1 -6
被引次数: Baidu(47)
基于神经网络的中药黄芩药效评价方法研究
侯恩广, 李树彬, 李珂, 丁晓彦, 吕凌, 刘青, 赵渤年, 于宗渊
J4. 2011 Vol. 24 (1): 72 -76
被引次数: Baidu(43)
ZigBee协议栈的安全体系综述
黄太波,赵华伟,潘金秋,聂培尧,杨泽军
J4. 2012 Vol. 25 (2): 59 -66
被引次数: Baidu(43)
双月刊,1984年创刊
主办:山东省科学院
主编:赵燕清
出版发行:山东科学编辑部
地址:济南市科院路19号
邮编:250014
电话:0531-82605310
E-mail:xuxy@qlu.edu.cn
编辑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