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研究了一类具有线性消耗率和Beddington-DeAngelis型功能反应函数的恒化器模型。分析了系统平衡点的存在性及局部渐近稳定性, 利用Liapunov-LaSalle不变性原理证明了边界平衡点E0是全局渐近稳定的。给出了平衡点E10和E20的全局渐近稳定的结论。最后, 对E0, E10, E20, E* 4个平衡点的全局渐近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
利用与积分算子特征值下降速率有关的两种容量相关条件,在抽样是同分布且样本是独立选取的情况下,通过积分算子技巧和假设概率随机事件的方法给出了正则化最小二乘回归学习算法的一致性误差界,并将正则化最小二乘回归学习算法的学习速率提高到了O(m-β(1+2β))。
本文提出了边际等尾联合置信区间概念,并给出了一种构造均值向量的边际等尾联合置信区间的方法。通过重抽样获得样本均值的估计,并通过该估计利用分位数插值的方法构造均值向量的边际等尾联合置信区间。在此基础上将其与传统的Bonferroni、Efron、Normal Exact等依赖正态近似的联合置信区间进行模拟比较,结果显示,该方法也是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
阿维菌素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弃药渣,由于农药残留的存在,极大地限制了药渣的资源化利用。从长期堆放的阿维菌素药渣中分离到1株对阿维菌素降解较好的菌株AZ11,经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嗜热脂肪芽孢杆菌(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在摇瓶振荡培养条件下72 h对阿维菌素标准品的降解率可达到776%,大于40 ℃的温度条件更适宜其生长,具有较好的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活性。该菌株可用于阿维菌素发酵废渣固体堆肥中,实现药渣的资源化、无害化利用。
建立了HPLC法测定忍冬的花、叶中木犀草苷和绿原酸含量的方法。应用Shim-pack ODS色谱柱 (4.6×250 mm, 5 μm),乙腈/0.2 %甲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50 nm。在此色谱条件下,各组分在30 min内均得到良好分离。用该方法测定了3个品种忍冬的花、叶中木犀草苷和绿原酸的含量,结果表明亚特、意大利和九丰一号忍冬叶中木犀草苷含量分别为5.856、2.454和4.633 mg·g-1,明显高于花。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质谱联用技术对蓝萼香茶菜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研究。结果共检出50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峰面积的85.33%。其挥发性成分中主要含烷烃、烯及烯醇、酮、醇、酚、醚及酯类等,具有较高的医药、食品应用价值,实验结果为该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为满足栽培和种质保护的需求,以山苦菜的微型根茎为材料,采用试管苗培养的方法,进行了微型根茎的瓶内培养、苗床扦插和移植等研究。结果表明,以颗粒状炉灰渣为培养基的支持物,使用1/4MS+IAA 0.2 mg·L-1+蔗糖 20 g·L-1作为培养基对试管苗进行微型根茎瓶内繁殖最佳;具有2个生长点的微型根茎段,在以炉灰渣为基质的温室苗床上进行扦插繁殖,是理想的繁殖方法。微型根茎试管苗移植的成活率为98.6%。移植成活的微型根茎试管苗保持了山苦菜的植物学性状。
本文以目前引种较多的20个优良杨树无性系为研究对象,通过栽植对比试验,借助林分全面调查和树干解析等方法,研究各无性系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特性,以期获得各无性系的生长特性表现差异,为试验区杨树栽培品种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中驻6号为最适于试验地区推广栽植的无性系,50杨、桑迪、NL351表现也较好,可供选择;I-107和中洛759不宜在试验区栽植。无性系中树干饱满度最高的为无性系2001,饱满度最低的为无性系102。
S掺杂在ZnO材料中引入Zn空位,会对可见光的发光起到增强的作用。利用水热法制备了纤锌矿结构的S掺杂ZnO,随着生长温度的提高,ZnO晶粒的尺寸由1.2 μm提高到了2.3 μm,样品由低温下各晶粒的均匀生长变为某些晶粒的优先生长模式。在荧光光谱中,紫外和可见发光均得到了增强,且可见光发光的增强要明显大于紫外发光,这表明生长温度的提高会改善晶体的质量,同时S的存在也将会使样品中的Zn空位迅速增多。S掺杂ZnO导致的可见光发光的增强可以使ZnO材料在可见光发光器件中得进一步到的应用。
对平板翅片和倾角分别为15°、30°、45°的波纹翅片振荡流热管的流体流动和传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流体的温度和速度分布,并将其进行比较分析。模拟结果表明波纹翅片振荡流热管的传热效果随着倾角的增大而增强,但同时也增大了压力损失。模拟结果对振荡流热管换热器的强化传热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采用聚氨酯材料制作的梭形结构对分布反馈(DFB)光纤激光器进行封装,在驻波管校准声场对其进行测试,由OPD4000相位解调仪精确测量光纤激光水听器的相移量。 通过测试和数据分析,得到1 kHz处DFB光纤激光水听器的相位-声压灵敏度为-122.6 dB re rad/μPa,相当于3.8 nm/MPa; 在10 Hz~10 kHz整个频段内频响曲线非常平坦,波动小于±9 dB,并且信噪比与标准压电水听器相当。
为维护露天使用的太阳能电池板,采用嵌入式系统设计了一种自动定时清扫装置。该装置可根据设定的时间与频率工作,也能够在阴雨潮湿天气通过传感器探测到的湿度信号自动开启进行清扫。实际应用证明,该装置功耗低、清扫效率高、稳定可靠,能够提高太阳能电池板的使用效率。
将MyEclipse与SQL Server 2000组合作为系统的开发工具,通过运用相关技术对数据进行先抽取、后标准化处理的方法,研究开发了中医药信息采集系统。该系统能够从互联网上采集中医药信息,并根据设定的规则从网页中分析提取出特定的信息并整理存放在指定的数据库中,实现了对中医药信息较为有效的分析、总结和管理。
针对Java EE平台上Web应用系统中的分页查询显示问题,结合MVC模式和Struts2框架技术实现了一种Web分页模型。依托MVC层次结构设计,在业务逻辑层中定义DAO抽象类来实现数据库的可移植性,在显示层中引入JSP和Struts2标签实现分页导航的显示和逻辑的分离。实际应用证明,该分页模型移植性好、耦合性小且与数据库相关性小,能够节省维护时间。
采用不同比例的新集料与沥青回收料(RAP)进行配合,设计了3种不同级配的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研究了水泥用量和RAP用量对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一定量的水泥对提高混合料水稳定性的有利。混合料中RAP用量越高,其水稳定性越低。
为了描述周期时长不相等的协调信号交叉口间路段上车辆排队的集结与消散现象,以关键交叉口周期时长为双周期交叉口周期时长的2倍为例,基于冲击波理论,针对两个相邻交叉口之间路段上的上、下行车流分别描述了车辆排队的各种模式并建立了车辆排队长度模型。为了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利用VISSIM交通仿真软件设计了模拟实验方案。考虑不同条件下信号红时差与交通流率的多种组合,通过仿真实验共得到35组数据,每组数据均获得84个有效数据点。结果显示,上、下行方向的车辆排队消散长度的计算值与模拟值的相对误差小于10%的周期分别占75.56%和95.00%;交叉口信号周期越长,其排队消散长度的平均值和最大值也相应地越长。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用来估算周期时长不相等的协调信号交叉口间路段上车辆的排队长度,从而为交通控制方案的优化与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为了分析高速公路平纵线形和其他交通相关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从时间和空间角度选取9个自变量,构建基于负二项回归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时空分析模型。以某高速公路典型危险路段为例,进行模型拟合与检验。结果表明,基于负二项回归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时空分析模型拟合效果良好,事故率与路段弯曲比和连续下坡累积效应呈正相关,与平均坡度和大车比例呈负相关。
通过对城乡公交发展现状的研究,针对农村客运存在的问题和居民出行特征,将动态路径公交服务应用于城乡公交。在动态车辆路径问题研究的基础上,考虑车辆数限制、车辆载客容量限制、车辆由客运中心出发再回到客运中心的约束,建立了以总运营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的车辆路径优化模型。经过分析,采用商业数学规划软件Lingo120进行模型求解。最后,以留史镇为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在满足客运需求的前提下为车辆安排最佳运行路径,降低运营成本。
本文以电子节气门控制系统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历史故障库的故障诊断模型,首先通过异动数据流的采集与数据预处理生成故障征兆向量,将征兆向量输入到历史故障库中进行故障模式匹配,未能匹配的征兆向量作为训练样本通过决策树C4.5的算法,得到故障征兆和故障原因对应规则,然后存入历史故障库中为未来的诊断提供依据。测试表明文章所建立的诊断模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本文以1996—2010年济南市的13个客源国为研究对象,通过年际集中指数、地理集中度、亲景度、竞争态等指标对济南市入境旅游客源市场进行时空变化分析。研究发现,各客源国的年际集中指数差异不大;国际游客地理集中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入境客源市场亲景度差异不显著,亲景度变化趋势差异显著;济南市在整体客源市场中竞争力弱,缺乏强有力的明星市场、金牛市场。该研究为优化济南市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提供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