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统计
  •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减少农田土壤氮损失的微生物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许冬宁, 吴晓青, 周方园, 范素素, 张新建, 肖桂青, 王加宁
    山东科学    2024, 37 (2): 117-126.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40004
    摘要197)   HTML8)    PDF (1109KB)(4194)   

    氮肥为现代农业生产提供了作物生长需求的氮素,但长期不合理施用氮肥造成资源浪费、经济损失和影响深远的环境问题。微生物在氮素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值得研究总结。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归纳土壤氮素循环中的固氮、硝化、反硝化、氨化和同化/异化作用等重要微生物驱动过程及机制;归纳了微生物技术调控农业氮损失旨在提升农业环境可持续性的策略包括增加氮固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氮素流失和氨挥发等。这些策略展示了微生物在减少氮肥依赖和提高作物产量中的应用潜力,同时也指出了实现田间有效应用的研究局限和技术挑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天然多酚类成分缓解高尿酸血症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刘双, 董红敬, 陈盼盼, 王晓
    山东科学    2024, 37 (2): 12-19.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40028
    摘要248)   HTML18)    PDF (1595KB)(2424)   

    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 HUA)是一种机体中嘌呤类物质代谢紊乱导致血清中尿酸水平升高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严重者可导致痛风。HUA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酶活失调、尿酸转运体表达失衡、糖代谢及脂代谢紊乱、肠道稳态失衡等。许多研究报道了天然多酚对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具有良好的缓解作用。本文对HUA的发病机制和多酚类成分的降尿酸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总结与归纳,以期为降尿酸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芪六君子汤治疗新冠肺炎恢复期的作用机制
    汪宗清, 聂红科, 李青璇, 王兴强, 汤小虎
    山东科学    2020, 33 (5): 14-26.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0.05.002
    摘要1621)      PDF (10098KB)(1941)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芪六君子汤治疗新冠肺炎的作用机制。利用TCMSP、Pubchem、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挖掘黄芪六君子汤中的中药所含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并经Uniprot数据库标准化,通过GeneCards数据库获得新冠肺炎相关基因,将疾病与药物的靶点进行映射取交集,从STRING数据库下载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数据,借助Cytoscape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的可视化网络图、蛋白互作网络,筛选出核心靶点,利用R语言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靶点-通路网络。结果表明,筛选得到145个化合物及相应靶点1618个,关键成分包括木犀草素、山柰酚、川皮苷、柚皮素、黄芩素、金合欢素等,关键靶点包括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3/8/14、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8、白介素6/1β、白蛋白,细胞凋亡调节蛋白、人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原癌基因、RELA原癌基因等。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生物学过程1421条,分子功能63条,细胞组成36条;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41条通路,主要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细胞凋亡、内分泌阻力、MAPK 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破骨细胞分化等。研究认为黄芪六君子汤可能通过抗病毒、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机制对新冠肺炎发挥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基质细胞评分的胃癌临床意义及胃复春胶囊干预机制
    陈春, 祁大庆, 潘靖文
    山东科学    2023, 36 (6): 38-47.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3.06.006
    摘要179)   HTML4)    PDF (1714KB)(1630)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基质细胞与胃癌的临床特征关联,预测胃复春胶囊的干预机制。从TCGA数据库下载胃癌活检数据,基于ESTIMATE计算基质细胞评分(stromal score,STRS)并以中位数为分组依据,分析STRS与患者临床信息关联并筛选DEGs(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作为潜在干预靶点。基于胃复春胶囊入血成分预测药物靶点,DEGs与药物靶点取交集并通过PPI网络及MCODE筛选核心子网络及基因,分析生存预后及不同分期表达。构建药味-入血成分-靶点网络筛选核心成分并进行ADMET预测及分子对接验证。交集靶点进行GO(gene ontology)、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富集。结果表明:STRS与生存时间显著相关且随Stage及T分期显著升高,分析得DEGs 1 975个;胃复春胶囊入血成分75个,对应靶点663个,交集靶点107个;核心子网络4个,其中VCAM1、SERPINE1、TLR4、FGF1为核心靶点,SERPINE1PDGFRB表达与生存时间相关极显著(P<0.01),VCAM1NOX4PDGFRBITGAL等在不同Stage分期表达差异极显著(P<0.01);异金雀花素B、香茶菜素O、蓝萼甲素等为核心成分,ADMET特性及核心靶点蛋白结合活性良好;GO富集于钙离子浓度调节、钙离子稳态等条目,KEGG富集于钙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通路。基质细胞与生存时间、分期密切相关,胃复春胶囊可能通过调控基质细胞发挥抑制肿瘤生长、转移及延缓耐药性等作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猫爪草治疗肺腺癌的作用机制
    刘幸, 黄红丽, 张乐, 刘向芳, 张文林, 沈凌筠
    山东科学    2022, 35 (4): 49-57.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2.04.007
    摘要593)   HTML34)    PDF (1261KB)(1967)   

    应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猫爪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肺腺癌的作用机制。根据口服利用度和类药性的分析条件,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数据库筛选猫爪草主要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疾病靶点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中获得;利用R软件绘制维恩图,获得活性成分和疾病的交集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利用Bioconductor数据库对预测靶点进行GO(Gene ontology)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信号通路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猫爪草的10个潜在活性成分和40个作用靶点,其中有36个靶点与肺腺癌相关;主要活性成分为β-谷甾醇、豆甾醇等,这些活性成分作用于PTGS2BCL2BAXCASP9CASP3RXRA等靶点,通过调控神经变性的途径-多种疾病、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小细胞肺腺癌、细胞凋亡、多细胞凋亡、铂类耐药、p53信号传导途径、大肠癌等通路发挥抗肿瘤作用。对猫爪草的有效成分和潜在靶点进行预测,为药物的应用和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黄芩及其有效成分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机制研究进展
    罗雅琴, 黄伟
    山东科学    2024, 37 (2): 20-28.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40017
    摘要281)   HTML12)    PDF (1112KB)(949)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炎症性肠病,以持续黏膜炎症为特征,黄芩作为临床常用中药之一,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其组方常用于治疗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如黄芩汤、芍药汤、葛根芩连汤等。研究表明,黄芩及其有效成分在保护肠黏膜、抗炎、免疫调节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对近年来黄芩及其有效成分(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黄芩多糖等)通过保护和修复肠道黏膜屏障、抗炎、调节免疫、抗氧化应激、调节肠道菌群等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溃疡性结肠炎针对性的临床治疗和创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基于系统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浙贝母-瓜蒌配伍调控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心脏衰竭的作用机制
    方孟香, 程成, 曹铭晨, 任炜, 杨智威, 李文静, 辛晓玮, 刘月芬, 徐龙
    山东科学    2024, 37 (4): 45-55.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30131
    摘要103)   HTML10)    PDF (7528KB)(462)   

    基于GEO数据库挖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心力衰竭(HF)关联靶点,检索浙贝母、瓜蒌化学成分及靶点,以获得其调控COPD并发HF潜在靶点,挖掘靶点功能及通路注释分析,构建组织特异性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浙贝母-瓜蒌影响COPD并发HF进展共涉及靶点227个,包括表达上调基因153个,表达下调基因74个;网络拓扑学分析显示PPI网络平均介数为0.4,平均度值为1.83,关键靶点包括RPS23、SNU13、NOL6、ELAVL1、NCL等;细胞组分定位于内膜系统、核内体和细胞外囊泡;生物学过程涉及囊泡介导的运输、基于微管的运动、细胞内蛋白质运输等;信号通路涉及MAPK信号传导途径;MCODE分析发现Cluster 1涉及TKTENO1NCLKIF1B等,参与调控驱动蛋白、雌激素的高尔基体运输;Cluster 2涉及SIN3BPHF20CTBP1XPNPEP1等,参与调控组蛋白反应;心耳、左心室、肺的组织特异性PPI网络提示浙贝母-瓜蒌配伍可能通过调控ELAVL1-ENO1-NCL轴影响COPD并发HF进展;分子对接表明其“宽胸散结”主要活性成分瓜蒌酸、“化痰散结”主要成分贝母新碱与ELAVL1、ENO1、NCL蛋白质靶标的结合高度稳定,且贝母新碱与靶蛋白结合力强于瓜蒌酸,体现两者配伍后先治肺再调心,相须为用以实现心肺共治的作用特点。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复杂网络中的级联失效研究进展
    张渡淯, 吴建军, 杨欣, 马智傲, 朱天雷
    山东科学    2024, 37 (2): 85-96.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30179
    摘要312)   HTML21)    PDF (1910KB)(1814)   

    随着网络科学的发展和复杂系统理论的兴起,学者们开始对复杂网络的结构和动力学特性展开深入研究。在复杂网络动力学特征中,级联失效作为复杂网络动力学特征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描述了一个系统或过程中的一个故障或错误导致其他相关组件或环节的连锁反应性故障。学者们针对复杂网络中的级联失效提出了多种级联失效模型和恢复策略。本文对级联失效的发生机理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国内外针对复杂网络中级联失效的研究成果,并概括了应对级联失效的恢复策略,同时指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基于重心法和层次分析法的高校快递智能柜选址布局问题研究
    汤云峰
    山东科学    2019, 32 (3): 65-72.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19.03.010
    摘要948)      PDF (3009KB)(2094)   
    针对高校快递智能柜选址问题,提出了重心法联合层次分析法的综合选址方法。该方法首先运用重心法确定智能快递柜的备选位置,再结合层次分析法从备选位置中确定最优选址。以广州某高校为例,对联合选址方法进行了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过程简便、实用,在校园自提柜选址决策方面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可以为各大高校快递智能柜选址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索人参-五味子配伍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分子机制
    顾一丹,任允琰,章朱峰,高平
    山东科学    2022, 35 (1): 28-36.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2.01.005
    摘要913)   HTML23)    PDF (3397KB)(1195)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方法,探讨中药人参-五味子配伍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的潜在分子机制。通过GeneCards、CTD、GEO等数据库预测IPF疾病靶标基因,从TCMSP平台筛选人参-五味子有效活性成分及其治疗靶标,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靶标基因调控网络。通过STRING网站分析靶标基因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关系并筛选出其中的关键基因;通过SwissDock在线平台进行关键靶标与有效活性成分的分子对接,验证评估其结合潜力;利用R语言进行关键基因的基因本体( gene ontology, GO)功能注释与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 (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共筛选获得人参-五味子含山奈酚、豆甾醇等23个有效活性成分,作用于48个IPF靶标基因,并从靶标基因PPI网络中筛选获得AKT1PTGS2IL1B等20个关键基因,关键基因与药对活性成分分子对接能量稳定,结合牢固;关键基因主要富集于核受体活性、类固醇受体活性等67个GO生物学过程,以及白介素17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等90个KEGG信号通路。人参-五味子配伍益气养阴,其可能通过调节机体免疫、抗纤维化、抗氧化应激、抑制炎症等多通路机制发挥治疗IPF的作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退化修复的应用研究进展
    蔡馨燕, 王毅, 陈英凯
    山东科学    2023, 36 (6): 112-120.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3.06.014
    摘要243)   HTML11)    PDF (1148KB)(631)   

    系统综述了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退化现状及退化原因,并对其生态修复技术进行概括归纳。发现黄河三角洲湿地退化严重,总体面积逐年缩减,同时组成结构发生改变,自然湿地不断减少而人工湿地逐渐增加,景观格局呈现破碎化趋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严重退化。造成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退化的原因主要包括黄河水沙通量减少、海-陆交互作用增强、土壤盐渍化加剧、气候暖干化、外来物种入侵和人类活动。目前采用的生态修复技术包括生物组分修复、水体修复、土壤改良和综合生境修复。最后针对性地提出黄河三角洲湿地修复建议,对实践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重大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揭示血府逐瘀口服液抗血栓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
    林圣华, 薛畅, 马宏林, 范伟, 沈川琳, 陈佳瑜, 孙博通, 杜兴硕, 展文, 李晓彬, 张姗姗, 靳梦, 何秋霞
    山东科学    2024, 37 (4): 26-33.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30130
    摘要139)   HTML10)    PDF (3490KB)(576)   

    为揭示血府逐瘀口服液治疗血栓类疾病的机理,挖掘血府逐瘀口服液中抗血栓有效成分。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血府逐瘀口服液中的化学成分或成分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得到核心靶点;通过Cytoscape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图,并进行拓扑分析和对核心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预测血府逐瘀口服液抗血栓的作用机制;根据Degree值排名将关键的成分和作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通过网络拓扑分析筛选得到81个核心靶点,如TNF、ALB、AKT1等;GO富集分析中生物过程(BP)共304条,分子功能(MF)共72条,细胞组成(CC)共41条,通路富集得到凝血级联反应、TNF等80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Sainfuran、Xambioona和7-Methoxy-2-methyl isoflavone与靶点蛋白ESR1、F2、IL-2、KDR、MET、MMP3均有较好的亲和力。该研究为血府逐瘀口服液在抗血栓应用方面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金银花-连翘药对的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丁晓彦, 林志军, 王岱
    山东科学    2019, 32 (3): 36-41.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19.03.006
    摘要987)      PDF (1086KB)(1437)   
    配伍是中药临床用药的特色,药对是临床配伍的最小配伍单位,金银花-连翘药对是温病治疗中的常用药对,可以增强单味药物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作用。本文从化学成分、药理药效作用方面对其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研究金银花-连翘药对的作用机制、科学用药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地胆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
    慕娜娜, 廖彬彬, 李镇, 李吉品, 李伊花, 王莹, 陈旭冰
    山东科学    2023, 36 (6): 48-55.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3.06.007
    摘要225)   HTML16)    PDF (2943KB)(1087)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地胆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分子机制。根据文献调研确定地胆草的化学成分,利用SwissADME数据库筛选活性成分、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Disgenet、PharmGKB和TTD数据库获取UC的相关靶点,并进行拓扑分析,采用Metascape数据库对候选靶点进行GO (gene ontology)功能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生物通路富集分析,最后结合RCSB PDB数据库及Chemdraw、PyMoL、AutoDock 4.2.6对核心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并进行可视化分析。从地胆草中筛选出34个调控UC的潜在靶点,对关键靶点作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地胆草可能通过对系统过程的调节、外部刺激反应的负面调节、凋亡信号通路的调节以及机械刺激的反应等生物学过程调节MAPK3、PIK3CA、STAT3和JAK2等关键靶点的表达,从而参与调控癌症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上皮细胞信号传导和钙信号传导通路等多个KEGG信号通路,从而达到治疗UC的目的。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各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的亲和力较好。研究认为地胆草治疗UC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 MAPK3、PIK3CA、STAT3 等靶点的表达,缓解结肠组织炎症反应有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新冠肺炎的作用机制
    刘京华, 谭旺晓, 王斯维, 王雨, 王小莹
    山东科学    2020, 33 (5): 1-13.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0.05.001
    摘要954)      PDF (8048KB)(1203)   
    为了探讨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新冠肺炎(COVID-19)的作用机制,采用TCMSP数据库筛选葶苈大枣泻肺汤的主要活性成分及靶点,从GeneCards数据库获取COVID-19相关靶点,采用STRING和Cytoscape进行PPI网络构建,利用Metascape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并通过Autodock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得到葶苈大枣泻肺汤27个活性化合物和39个治疗COVID-19潜在作用靶点,主要成分包括槲皮素、山奈酚等,关键靶点涉及TNF,MAPK1/8,CASP3等。KEGG富集通路146条,涉及IL-17,NF-κB、肺结核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化合物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β-谷甾醇与ACE2具有较好的亲和性。因此,葶苈大枣泻肺汤可能通过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等活性成分调节TNF,CASP3,MAPK等靶点,与ACE2结合,进而调控IL-17,NF-κB等通路,从而抑制细胞因子风暴和炎症损伤,达到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防治COVID-19的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威灵仙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蒋叶坷, 陈燕, 潘凌宇, 韩燕全, 何宁, 汪永忠
    山东科学    2022, 35 (6): 42-49.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2.06.006
    摘要408)   HTML11)    PDF (1796KB)(1130)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究威灵仙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PubChem、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威灵仙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OMIM、GeneCards数据库预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靶点;Venn图获取威灵仙-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交集靶点;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后导入Cytoscape3.7.1获取核心靶点;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 AutoDock Vina1.5.6对关键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威灵仙中的关键活性成分齐墩果酸、β-谷甾醇、豆甾醇、3-表齐墩果酸作用于MAPK3、PTGS2、CYP19A1等核心靶点,通过调控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卵巢类固醇生成等发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该研究初步探讨了威灵仙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键活性成分、核心作用靶点及其相关通路,为威灵仙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究茵栀黄颗粒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申凤霞, 范建伟, 李倩, 马云, 冯群, 关永霞
    山东科学    2023, 36 (1): 23-33.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3.01.004
    摘要386)   HTML20)    PDF (4883KB)(781)   

    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探讨茵栀黄颗粒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对茵栀黄颗粒中4味药材进行活性成分筛选,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进行靶点预测;在GeneCards数据库中进行检索,获取肝纤维化相关的靶点,构建维恩图;运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gene ontology)功能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通路富集分析,运用Cytoscape3.9.0软件绘制成分-靶点网络图和靶点-通路网络图,通过STRING数据库与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利用AutoDock Tools对关键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通过口服生物利用度和类药性参数筛选出茵栀黄颗粒中的43个活性成分,肝纤维化相关靶点111个;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生物过程条目346个,细胞组成条目32个,分子功能条目76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得到96条(P<0.05)信号通路,主要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乙型肝炎、丙型肝炎、TNF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显示茵栀黄颗粒中β-谷甾醇、木犀草素、山柰酚等与6个核心靶蛋白STAT3、AKT1、IL-6、TNF、EGFR、SRC均具有较好的亲和力。研究结果揭示茵栀黄颗粒多成分作用于多靶点,参与多通路的调控,通过抗炎、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和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等发挥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该研究为进一步验证茵栀黄颗粒治疗肝纤维化的相关靶点及通路提供了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冷冻浓缩法处理高盐废水的研究进展
    王晓凯, 赵长盛, 李鲁震, 张博伟, 刘绪振, 谭宇
    山东科学    2023, 36 (6): 121-130.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3.06.015
    摘要252)   HTML9)    PDF (1815KB)(1164)   

    工业生产过程产生大量高盐废水,水质成分复杂,含有大量Na+、Cl-、SO42-等盐离子及有毒物。传统高盐废水处理技术仍存在效率低、运行成本高的特点,冷冻浓缩作为一种高效清洁且无二次污染的处理技术而得到广泛关注,但冷冻浓缩所制备的冰晶存在杂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总结了近年来冷冻浓缩技术在高盐废水处理领域的研究进展。对冷冻时间、冷冻温度、初始溶液浓度等关键参数进行研究;通过浸泡、重力、加水等净化方法对杂质冰晶进行净化;为了加快脱盐进程和提高脱盐效果,探究了成核剂和超声波辅助冷冻浓缩的方法,并对冷冻浓缩技术的能耗进行了经济性分析;最后对技术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以期对冷冻浓缩处理高盐废水的发展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西洋参药材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程珂清,王崇旭,徐童,林莺,周洁,董鹏,李黎明,于京平
    山东科学    2018, 31 (4): 39-43.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18.04.007
    摘要644)      PDF (1030KB)(1198)   

    对影响西洋参药材质量的主要因素如产地、采收期和干燥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认为目前西洋参药材质量评价研究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是评价指标过于片面单一,未来质量评价研究应考虑引入质量整体评价技术,注重中医药理论,开展有效成分、药理作用与中药功效的整合研究。药材质量研究应指导药用植物的产地筛选、生长调控,服务于药材市场的规范,以促进中药现代化进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香砂六君子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作用机制
    尹志鹏, 高云云, 刘文文, 郭蓬勃, 赵英会
    山东科学    2023, 36 (4): 52-60.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3.04.007
    摘要323)   HTML8)    PDF (1150KB)(956)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分析香砂六君子汤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其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分子机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GeneCards数据库和OMIM数据库筛选香砂六君子汤的药物活性化合物、药物作用靶点基因及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疾病相关靶点,并对药物作用靶点和疾病相关靶点进行维恩分析;应用Cytoscape软件以及STRING数据库分别构建药物-化合物-潜在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及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使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通过AutoDock PyMOL等软件对关键成分和作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通过吉姆萨染色法和CCK-8法测定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检测相关靶蛋白表达。最终筛选出香砂六君子汤方中槲皮素、木犀草素和山柰酚等122种药物活性化合物,可能通过作用于STAT3、TP53、AKT1等101个潜在靶点以及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109条通路参与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治疗。分子对接显示药物活性成分槲皮素、β-谷甾醇、木犀草素与靶点蛋白STAT3、TP53、AKT1有较好的亲和力。与模型组比较,用香砂六君子汤处理后,GES-1细胞的细胞核深染加深,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p-STAT3蛋白表达也显著降低。研究认为香砂六君子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以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发挥其抑菌、抗炎的作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基于深度学习的水下生物目标检测方法综述
    于雨, 郭保琪, 初士博, 李恒, 杨鹏儒
    山东科学    2023, 36 (6): 1-7.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3.06.001
    摘要450)   HTML35)    PDF (1695KB)(1452)   

    水下生物目标识别对水产养殖、濒危生物保护、生态环境监测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分析了当前各种深度学习方法在水下生物目标检测中的应用情况。首先介绍了常用的水下生物目标检测数据集;然后,按照两阶段和单阶段对当前常用目标检测方法进行分类、分析和总结,详细阐述了各类检测方法的实际应用状况,并重点对上述各类检测方法优化策略的优势与不足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最后,对基于深度学习的水下生物目标检测提出今后的研究重点,为该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了资料性的参考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越南伯克霍尔德氏菌B418的红色荧光蛋白标记及功能稳定性
    刘敏敏, 吴远征, 扈进冬, 李纪顺, 王燕, 杨合同
    山东科学    2023, 36 (1): 51-57.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3.01.007
    摘要372)   HTML9)    PDF (1723KB)(573)   

    利用氨基纳米黏土介导的转化方法,应用红色荧光蛋白DsRed标记生防细菌越南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vietnamiensis B418并研究标记菌株的功能稳定性。将带有DsRed基因的重组质粒pGEX-4T-1-DsRed转化导入B418菌株中,采用细菌培养法、继代培养法和平板对峙培养法检测标记菌株的功能稳定性。通过氨基纳米黏土转化体系成功获得了荧光标记菌株B418-DsRed,与野生菌株B418相比,其生长曲线和形态学特征基本一致。继代培养10代后,标记菌株在共聚焦显微镜下呈现亮红色荧光,能够提取到外源质粒pGEX-4T-1-DsRed,并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获得荧光基因序列DsRed,证明标记菌株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平板对峙培养试验显示,标记菌株B418-DsRed对尖孢镰孢菌和大丽轮枝菌抑制率分别为55.25%和67.55%,与野生菌株B418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外源质粒的导入未影响菌株的抑菌能力。以上结果表明通过氨基纳米黏土介导成功实现了伯克霍尔德氏菌B418的红色荧光蛋白标记,构建的标记菌株B418-DsRed可用于该生防菌在植物根际的定殖及与病原菌的互作研究。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肝细胞癌铜死亡标志物SLC31A1DBT的鉴定及化合物筛选
    张楠楠, 周伊帆, 朱燚, 安明宇, 邓颖, 李军
    山东科学    2024, 37 (1): 39-50.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30078
    摘要177)   HTML4)    PDF (1372KB)(673)   

    探究铜死亡相关基因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的影响,并挖掘治疗HCC的活性成分。通过GEO数据库下载GSE84402数据集,获取肝癌差异表达基因,通过文献检索铜死亡相关基因,两者取交集获得肝癌相关铜死亡基因。进一步分析交集基因,使用UALCAN分析其差异表达,R语言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的相关性,Kaplan-Meier Plortter分析其预后价值,HCMDB分析其与肝癌转移的关系,并使用THPA分析其与肝癌的病理关系。最后进行化合物预测与分子对接。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铜死亡关键基因SLC31A1DBT在肿瘤中表达水平下调,病理分析显示其蛋白在HCC组织中表达增加,且与临床相关性变量性别、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其高表达与肝癌预后良好相关,其中SLC31A1低表达与肝癌向肾上腺、肺部转移显著相关。最后筛选出可能与SLC31A1DBT结合的活性化合物,其中白藜芦醇、叶酸对接分数高。研究认为铜死亡相关基因SLC31A1DBT在HC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为HCC的诊断及治疗药物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邻苯二甲腈树脂研究及应用进展
    朱光来, 于一涛, 刘强, 刘海明, 侯衍涛, 许超, 张维, 姜传兴, 李元月, 潘新敬, 李冰, 王振华
    山东科学    2024, 37 (6): 83-93.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40029
    摘要106)   HTML9)    PDF (3925KB)(273)   

    邻苯二甲腈树脂是一类新型的耐高温热固性树脂体系,因其具有优异的热氧稳定性、阻燃性、力学性能、低膨胀系数、低介电常数和低介电损耗而受到广泛关注。为了改善其工艺性并满足严苛的环境性能需求,国内外针对邻苯二甲腈树脂体系开展了大量改性研究工作。从分子结构设计、固化方式、固化机理及其在电子领域和粘接领域的应用等方面,介绍了邻苯二甲腈体系的研究进展,并对邻苯二甲腈作为新型特种功能树脂材料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做了展望,以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甘油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冯东,李秋顺,王丙莲,史建国
    山东科学    2016, 29 (2): 57-63.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16.02.011
    摘要609)      PDF (989KB)(2875)   

    甘油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在国防、化工、油漆、食品、日化、医药、农药及生物制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发酵产品产量的控制、柴油的质量控制、化妆品的保鲜性及冷冻血液处理后的可用性等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高碘酸氧化法、Cu2+比色法和酶催化反应分光光度法等近年来测定甘油含量方法的应用进展,认为甘油测定方法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传统检测技术与新纳米材料、新检测技术的融合,应进一步提高对甘油检测的专一性、灵敏性,实现甘油含量检测的仪器化、自动化、微型化以及快速化,并借助互联网和云技术,实现对甘油含量的连续、遥控、实时与在线监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
    26.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麻黄加术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潜在作用机制
    李晓丽,应天昊,唐一迪,祝璇,孙萌萌,余涛,赵佳宁,张雷明
    山东科学    2022, 35 (3): 17-26.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2.03.003
    摘要548)   HTML17)    PDF (5526KB)(824)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究麻黄加术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潜在作用机制。通过数据库检索、筛选得到麻黄加术汤主要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和Drugbank数据库筛选得到类风湿关节炎疾病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PPI(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网络;使用Metascape数据库对麻黄加术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靶点进行GO(gene ontology)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富集分析;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网络;使用AutoDock软件对关键成分和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得到麻黄加术汤的潜在活性成分共131个,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关键靶点133个,主要成分包括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等,关键靶点包括IL-6、TNF、TP53、STAT3等。GO和KEGG分析显示生物过程2 250条,细胞成分89条,分子功能152条,富集通路主要涉及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和TNF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Phaseol和甘草酚与AKT1、PTGS2、MAPK1、MAPK8等关键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研究发现麻黄加术汤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方式发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信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不同体积分数二甲基亚砜对DNA变性的影响
    徐敏,王艳伟,杨光参
    山东科学    2022, 35 (3): 131-137.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2.03.016
    摘要1156)   HTML29)    PDF (5009KB)(662)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和动态光散射研究不同体积分数二甲基亚砜(DMSO)对质粒及线性DNA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体积分数1%的DMSO也能导致DNA发生局部变性,这个结果可以用原子力显微镜直接观测。同时,由于质粒DNA连接数的守恒以及DNA单链的产生,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和动态光散射发现,DNA随DMSO体积分数的增加逐渐形成超螺旋结构,DNA聚拢程度增加;DMSO体积分数从0增加到10%时,pBR322 DNA、5 000 bp DNA及λ-DNA的平均粒径分别从(474±10) nm、(554±11) nm和(871±17) nm降低到(257±8) nm、(282±18) nm和(449±21) nm。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阔叶十大功劳抗炎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及网络药理学分析
    付朝举, 成果, 林登梅, 李军, 张楠楠
    山东科学    2024, 37 (1): 24-31.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30043
    摘要198)   HTML5)    PDF (1101KB)(413)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动物实验研究苗药阔叶十大功劳抗炎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用二甲苯、角叉菜胶分别制作小鼠及大鼠的炎症模型,并灌胃阔叶十大功劳(小鼠剂量为1.950 mg/kg;大鼠剂量为1.350 mg/kg)。通过TCMSP、SymMap、SwisstargetPrediction、SEA、STICH等数据库,以口服生物利用度≥30%、类药性≥0.18获取阔叶十大功劳的活性成分及其相应靶点;通过GeneCards、DisGeNET、TTD、DrugBank、OMIM等数据库获取炎症相关靶点;通过Venny 2.1.0获取疾病和药物的交集靶点,通过Cytoscape的MCODE、CytoHubba插件得到10个关键靶点,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图;对10个Hub gene进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和GO (gene ontology)富集分析以及分子对接。动物实验结果表明,阔叶十大功劳能够减轻小鼠和大鼠的炎症症状。网络药理学分析获得28个阔叶十大功劳活性化合物,753个药物作用靶点,1 025个炎症靶点,阔叶十大功劳-炎症交集靶点225个,Hub gene 10个。GO及 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阔叶十大功劳主要参与JAK-STAT信号传导途径、Th17细胞分化和一些癌症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小檗碱、异博尔定等11个活性成分与JUN、JAK3等8个靶点对接成功。动物实验结果表明阔叶十大功劳具有抗炎作用,抗炎的主要成分为槲皮素、小檗碱等化合物,抗炎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作用于IL-2、JAK1等靶点,参与JAK-STAT信号传导途径、Th17细胞分化等通路抗炎,初步揭示了阔叶十大功劳发挥抗炎作用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基于Libmodbus的走航式海表温度传感器总线协议设计
    贺亚楠, 朱洪海
    山东科学    2020, 33 (6): 1-7.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0.06.001
    摘要515)      PDF (7600KB)(977)   
    针对船用海水表层水温观测以人工观测为主的现状,基于跨平台的ModbusLibmodbus的走航式海洋表层水温监测系统,通过在船舶一侧布放处于船舶吃水线范围的水温传感器来采集表层水温信息。采用RS485/Modbus协议实现多站多点联网,构成分布式系统,进行海水表层温度的自动采集。上位机基于Modbus-RTU协议,并添加循环冗余校验以保证其对水温传感器的远程控制和表层水温信息采集功能的可靠性、安全性。该系统不仅运行稳定,操作简单方便,还具有可移植性和可扩展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稳定可靠地监测海洋表层水温,实现表层水温的随船在线测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美洲大蠊的生药学及分子生药学鉴定
    苏阳, 徐凌川
    山东科学    2021, 34 (3): 19-25.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1.03.003
    摘要595)      PDF (2341KB)(1569)   
    运用生药学及分子生药学方法,对美洲大蠊的中药材特征进行鉴别。采用高效体视显微镜和生物数码显微镜对美洲大蠊的性状特征及其粉末显微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并利用分子鉴定方法对美洲大蠊DNAPCR扩增、测序。将测序结果与中药材DNA条形码鉴定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同源性比对,检测结果与形态学方法鉴定结果相比较,验证生药学鉴别的准确性。结果显示美洲大蠊粉末体壁碎片多鳞片状纹理,内外壁分层明显;刚毛分粗细两种,颜色分明,二者之间的差异较大;复眼碎片特征明显。分子生药学鉴定结果为蜚蠊科大蠊属昆虫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 L.,同源性100%。该研究可以确认美洲大蠊的中药材鉴别特征,为保障美洲大蠊药材的安全使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制动盘自由模态仿真与试验对比及模态置信度研究
    周长峰,张家豪,刘立邦,刘新磊,王希波
    山东科学    2021, 34 (6): 106-111.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1.06.014
    摘要516)   HTML7)    PDF (4772KB)(922)   

    建立了制动盘有限元模型,仿真得到制动盘前五阶弹性模态;对制动盘进行模态试验,阐述了制动盘模态试验的参数选择、测点布置、模态置信度判断准则,并通过综合频率响应函数和模态置信准则验证了试验结果的可靠性;仿真与试验得到的制动盘模态振型、模态频率等结果误差很小,二者基本一致。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制动盘有限元模型可用于约束状态下制动盘振动和噪声性能的预测。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依翡丝纤维及其织物性能研究
    冯隆隆, 谢冰冰, 张瑞云, 陆建, 俞灏, 王云海
    山东科学    2023, 36 (3): 60-68.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3.03.008
    摘要756)   HTML11)    PDF (1164KB)(1342)   

    依翡丝纤维是通过在纺丝原液中加入抗菌剂共混制得的具有细旦、抗菌特性的新型改性腈纶纤维。对比依翡丝纤维和普通腈纶纤维的表面形态、力学性能、吸湿性能、比电阻、摩擦性能以及卷曲性能,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两种纤维的组成和化学键进行分析,并对依翡丝混纺织物的吸湿快干性能和吸湿发热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依翡丝纤维横截面为圆形,纵向表面粗糙,有较密的沟槽,具有线密度小、力学性能优异、可纺性高等优点;相比普通腈纶,依翡丝比电阻小,摩擦系数大,不易产生静电。通过XPS分析,得出依翡丝添加的抗菌剂为季铵盐类抗菌剂。依翡丝混纺织物的水分蒸发速率大于0.18 g/h,吸湿发热的最高温升值大于4 ℃,在吸湿快干和吸湿发热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可用于开发多功能面料。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高力学性能及高导电性的防冻有机水凝胶电解质
    王济君,吕秉玺,刘利彬
    山东科学    2022, 35 (2): 60-69.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2.02.008
    摘要611)   HTML11)    PDF (6447KB)(1215)   

    由于水凝胶电解质的力学性能差且水在低温下会结冰,限制了水凝胶电解质在储能器件和电子导体方面的应用。加入大豆分离蛋白,以丙烯酰胺和甲基丙稀酰乙基磺基甜菜碱为单体,在二甲基亚砜/H2O的混合溶液和氯化锂的存在下,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了高力学性能、高导电性的防冻有机水凝胶。其具有良好的电导率(最高37.5 mS/cm)、良好的力学性能(最大应力69 kPa,最大应变762.5%)、优良的韧性和抗疲劳性能,对应变和温度具有良好的响应性、宽的传感窗口及稳定性,具有应用于传感器领域的潜力。另外,所制备的超级电容器在20 ℃和-20 ℃均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20 ℃时,0.2 A/g电流密度下,超级电容器的比电容为62.1 F/g,5 A/g 的高电流密度下,比电容仍有30 F/g;同时具有良好的抗冻性能和循环稳定性,-20 ℃时,0.5 A/g电流密度下,超级电容器循环10 000圈后仍能保持20 ℃下容量的92%。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基于改进双向RRT算法的机器人路径规划
    韩丰键, 邱书波, 李庆华, 刘海英
    山东科学    2021, 34 (3): 109-118.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1.03.015
    摘要783)      PDF (3633KB)(963)   
    针对双向快速搜索随机树(BI-RRT)算法在路径规划中存在目标导向性差、收敛速度慢、路径拐点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BI-RRT算法。通过目标导向引导随机树更快朝向目标点生长,提高收敛速度。引入贪婪路径优化策略,有效减少路径拐点,提高了路径规划算法的效率。同时提出了一种圆盘碰撞检测的算法,并在多个场景中用Matlab平台进行了圆盘移动机器人的路径规划仿真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三黄泻心汤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
    王一帆, 张喆, 田财军
    山东科学    2023, 36 (5): 19-26.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3.05.003
    摘要295)   HTML8)    PDF (1099KB)(517)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三黄泻心汤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作用机制。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检索并筛选出三黄泻心汤的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检索并筛选出AD相关靶点,维恩图获取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得到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网络信息。使用Cytoscape构建药物-有效成分-靶点-疾病网络与PPI网络图,通过DAVID数据库对共同靶点进行GO( gene ontology)和KEGG (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分析。使用SYBYL-X 2.1.1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筛选出三黄泻心汤47个有效成分,71个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主要活性成分为槲皮素、β-谷甾醇、汉黄芩黄素、黄芩新素、半枝莲种素、苏荠苎黄酮,核心靶点为IL-6、TNF、IL-1β、VEGFA、TP53。GO功能分析主要涉及药物反应、缺氧反应、细胞迁移的正向调节、一氧化氮生物合成过程的正调控等生物过程,KEGG分析主要涉及癌症通路、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β-谷甾醇、半枝莲种素等核心成分,与TP53、IL-6等核心靶点之间有着较强的结合能力。初步阐释了三黄泻心汤可通过调节HIF-1、TNF等信号通路,从而抑制Aβ聚集与tau磷酸化、阻断乙酰胆碱酯酶活化、抑制炎症进而干预阿尔茨海默病。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胶原蛋白神经酰胺脂质体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唐春慧, 张振博, 吴冬琴, 环飞, 张静姝, 王玉邦
    山东科学    2024, 37 (3): 18-26.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30144
    摘要111)   HTML9)    PDF (2606KB)(421)   

    以蛋黄卵磷脂、胆固醇和神经酰胺为成膜材料,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胶原蛋白神经酰胺脂质体(CO-CS)。以包封率为响应值,以药脂比、膜材比、超声时间和水合时间为影响因素对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药脂比为1:16、超声时间为8.5 min、膜材比为4.3:1时,包封率可达90.73%。在此条件下,样品的粒径为(206.63±2.06) nm,聚合物分散性指数(polymer dispersity index,PDI)为0.187±0.010,Zeta电位为(-34.90±0.82) mV。避光保存60 d后,CO-CS的包封率为87.2%,粒径为(223.70±1.85) nm、PDI为0.174±0.013、Zeta电位为(-33.51±2.10) mV。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备的CO-CS包封率高,稳定性良好,制备工艺合理可行。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黄芪-白茅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作用机制的可视化分析
    祝晓丽, 高家荣, 施苗苗, 秦秀娟, 魏良兵, 刘涛, 张魏
    山东科学    2022, 35 (4): 58-67.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2.04.008
    摘要944)   HTML22)    PDF (1466KB)(657)   

    运用数据库及可视化软件分析黄芪-白茅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的有效活性成分并探讨其潜在作用机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及BATMAN-TCM数据库收集黄芪-白茅根活性成分,SwissTargetPrediction和Uniprot数据库进行靶点标准化处理;通过GeneCards、OMIM、DisGeNET、Drugbank、DiGSeE数据库筛选CGN相关靶点;应用 Cytoscape软件构建相关网络图;利用Omicshare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分析;采用AutoDock Vina及LigPlot进行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的对接。黄芪-白茅根中共筛选出27个活性成分和271个活性成分靶点。对143个药物和疾病的交集靶点进行分析,获得7 084个GO相关过程,230个KEGG信号通路,其中差异的有4 663个GO相关过程,159个KEGG信号通路。分子对接发现本研究筛选的核心成分与靶点拥有较好的结合能。研究表明黄芪-白茅根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方式发挥治疗CGN的作用,为CGN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谷胱甘肽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姚晨阳,刘敬*,张启美,高乔,张成国,柳巧宁
    山东科学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16.01.018
    39. 辐射降温锦纶长丝及其针织物性能研究
    黄晶, 柏志豪, 吴珂, 杜立新, 张瑞云, 李红, 黄莉茜
    山东科学    2024, 37 (4): 65-74.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40031
    摘要95)   HTML2)    PDF (3985KB)(331)   

    辐射降温锦纶是以高红外发射型无机粒子SiO2和红外透过材料聚酰胺6(PA6)为原料,采用熔融纺丝制备的具备被动辐射降温功能的长丝。对3种不同加工工艺的辐射降温锦纶长丝和普通锦纶长丝进行对比研究,测试其表面形貌、聚集态结构、化学组分、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和表面摩擦性能。进一步对上述4种长丝织成的针织物的导热性能、瞬间接触凉感和室内降温性能进行测试比较。结果表明,以添加了SiO2的辐射降温PA6为皮层材料、聚乙烯(PE)为芯层材料纺出的辐射降温PA6/PE皮芯复合丝,和辐射降温圆形截面锦纶长丝间隔递纱织造的针织物具有最好的导热性能和凉感性能,其红外热成像温度比普通锦纶针织物高约1.8 ℃,表明该针织物具有更好的红外透过性能,降温效果更好。综合认为,该研究所得辐射降温锦纶针织物具有优异的辐射降温性能,可用于辐射降温纺织品的开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中药连翘化学成分和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段文娟, 耿岩玲, 祝贺, 林云良, 王晓, 刘建华
    J4    2010, 23 (2): 33-37.  
    摘要1701)      PDF (835KB)(3885)   

         对近年发表的关于中药连翘化学成分和分析方法的文献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从连翘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种类有苯乙醇及其苷、C6-C2天然醇、木质素,黄酮、五环三萜和生物碱等;对连翘的分析方法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薄层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气相-质谱联用法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因此,连翘作为传统中药,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开发前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