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统计
  •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

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三年内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减少农田土壤氮损失的微生物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许冬宁, 吴晓青, 周方园, 范素素, 张新建, 肖桂青, 王加宁
    山东科学    2024, 37 (2): 117-126.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40004
    摘要197)   HTML8)    PDF (1109KB)(4194)   

    氮肥为现代农业生产提供了作物生长需求的氮素,但长期不合理施用氮肥造成资源浪费、经济损失和影响深远的环境问题。微生物在氮素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值得研究总结。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归纳土壤氮素循环中的固氮、硝化、反硝化、氨化和同化/异化作用等重要微生物驱动过程及机制;归纳了微生物技术调控农业氮损失旨在提升农业环境可持续性的策略包括增加氮固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氮素流失和氨挥发等。这些策略展示了微生物在减少氮肥依赖和提高作物产量中的应用潜力,同时也指出了实现田间有效应用的研究局限和技术挑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天然多酚类成分缓解高尿酸血症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刘双, 董红敬, 陈盼盼, 王晓
    山东科学    2024, 37 (2): 12-19.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40028
    摘要248)   HTML18)    PDF (1595KB)(2424)   

    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 HUA)是一种机体中嘌呤类物质代谢紊乱导致血清中尿酸水平升高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严重者可导致痛风。HUA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酶活失调、尿酸转运体表达失衡、糖代谢及脂代谢紊乱、肠道稳态失衡等。许多研究报道了天然多酚对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具有良好的缓解作用。本文对HUA的发病机制和多酚类成分的降尿酸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总结与归纳,以期为降尿酸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猫爪草治疗肺腺癌的作用机制
    刘幸, 黄红丽, 张乐, 刘向芳, 张文林, 沈凌筠
    山东科学    2022, 35 (4): 49-57.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2.04.007
    摘要593)   HTML34)    PDF (1261KB)(1967)   

    应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猫爪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肺腺癌的作用机制。根据口服利用度和类药性的分析条件,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数据库筛选猫爪草主要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疾病靶点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中获得;利用R软件绘制维恩图,获得活性成分和疾病的交集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利用Bioconductor数据库对预测靶点进行GO(Gene ontology)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信号通路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猫爪草的10个潜在活性成分和40个作用靶点,其中有36个靶点与肺腺癌相关;主要活性成分为β-谷甾醇、豆甾醇等,这些活性成分作用于PTGS2BCL2BAXCASP9CASP3RXRA等靶点,通过调控神经变性的途径-多种疾病、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小细胞肺腺癌、细胞凋亡、多细胞凋亡、铂类耐药、p53信号传导途径、大肠癌等通路发挥抗肿瘤作用。对猫爪草的有效成分和潜在靶点进行预测,为药物的应用和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复杂网络中的级联失效研究进展
    张渡淯, 吴建军, 杨欣, 马智傲, 朱天雷
    山东科学    2024, 37 (2): 85-96.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30179
    摘要312)   HTML21)    PDF (1910KB)(1814)   

    随着网络科学的发展和复杂系统理论的兴起,学者们开始对复杂网络的结构和动力学特性展开深入研究。在复杂网络动力学特征中,级联失效作为复杂网络动力学特征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描述了一个系统或过程中的一个故障或错误导致其他相关组件或环节的连锁反应性故障。学者们针对复杂网络中的级联失效提出了多种级联失效模型和恢复策略。本文对级联失效的发生机理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国内外针对复杂网络中级联失效的研究成果,并概括了应对级联失效的恢复策略,同时指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基质细胞评分的胃癌临床意义及胃复春胶囊干预机制
    陈春, 祁大庆, 潘靖文
    山东科学    2023, 36 (6): 38-47.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3.06.006
    摘要179)   HTML4)    PDF (1714KB)(1630)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基质细胞与胃癌的临床特征关联,预测胃复春胶囊的干预机制。从TCGA数据库下载胃癌活检数据,基于ESTIMATE计算基质细胞评分(stromal score,STRS)并以中位数为分组依据,分析STRS与患者临床信息关联并筛选DEGs(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作为潜在干预靶点。基于胃复春胶囊入血成分预测药物靶点,DEGs与药物靶点取交集并通过PPI网络及MCODE筛选核心子网络及基因,分析生存预后及不同分期表达。构建药味-入血成分-靶点网络筛选核心成分并进行ADMET预测及分子对接验证。交集靶点进行GO(gene ontology)、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富集。结果表明:STRS与生存时间显著相关且随Stage及T分期显著升高,分析得DEGs 1 975个;胃复春胶囊入血成分75个,对应靶点663个,交集靶点107个;核心子网络4个,其中VCAM1、SERPINE1、TLR4、FGF1为核心靶点,SERPINE1PDGFRB表达与生存时间相关极显著(P<0.01),VCAM1NOX4PDGFRBITGAL等在不同Stage分期表达差异极显著(P<0.01);异金雀花素B、香茶菜素O、蓝萼甲素等为核心成分,ADMET特性及核心靶点蛋白结合活性良好;GO富集于钙离子浓度调节、钙离子稳态等条目,KEGG富集于钙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通路。基质细胞与生存时间、分期密切相关,胃复春胶囊可能通过调控基质细胞发挥抑制肿瘤生长、转移及延缓耐药性等作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基于深度学习的水下生物目标检测方法综述
    于雨, 郭保琪, 初士博, 李恒, 杨鹏儒
    山东科学    2023, 36 (6): 1-7.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3.06.001
    摘要450)   HTML35)    PDF (1695KB)(1452)   

    水下生物目标识别对水产养殖、濒危生物保护、生态环境监测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分析了当前各种深度学习方法在水下生物目标检测中的应用情况。首先介绍了常用的水下生物目标检测数据集;然后,按照两阶段和单阶段对当前常用目标检测方法进行分类、分析和总结,详细阐述了各类检测方法的实际应用状况,并重点对上述各类检测方法优化策略的优势与不足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最后,对基于深度学习的水下生物目标检测提出今后的研究重点,为该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了资料性的参考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依翡丝纤维及其织物性能研究
    冯隆隆, 谢冰冰, 张瑞云, 陆建, 俞灏, 王云海
    山东科学    2023, 36 (3): 60-68.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3.03.008
    摘要756)   HTML11)    PDF (1164KB)(1342)   

    依翡丝纤维是通过在纺丝原液中加入抗菌剂共混制得的具有细旦、抗菌特性的新型改性腈纶纤维。对比依翡丝纤维和普通腈纶纤维的表面形态、力学性能、吸湿性能、比电阻、摩擦性能以及卷曲性能,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两种纤维的组成和化学键进行分析,并对依翡丝混纺织物的吸湿快干性能和吸湿发热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依翡丝纤维横截面为圆形,纵向表面粗糙,有较密的沟槽,具有线密度小、力学性能优异、可纺性高等优点;相比普通腈纶,依翡丝比电阻小,摩擦系数大,不易产生静电。通过XPS分析,得出依翡丝添加的抗菌剂为季铵盐类抗菌剂。依翡丝混纺织物的水分蒸发速率大于0.18 g/h,吸湿发热的最高温升值大于4 ℃,在吸湿快干和吸湿发热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可用于开发多功能面料。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基于Attention机制的CNN-LSTM驾驶人意图识别方法研究
    庄皓, 李杨, 陶明坤
    山东科学    2023, 36 (2): 103-111.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3.02.013
    摘要846)   HTML42)    PDF (1153KB)(1262)   

    在自动驾驶系统中,系统需要准确识别驾驶人的意图,来帮助驾驶人在复杂的交通场景中安全驾驶。针对目前驾驶人意图识别准确率低,没有考虑优化特征对模型准确率影响的问题,运用深度学习知识,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序列模型的驾驶人意图识别方法。该方法基于Attention机制融合了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和长短时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LSTM),引入车辆自身信息和环境信息作为时空输入来捕捉周围车辆的空间交互和时间演化。该方法可同时预测目标车辆驾驶人横向驾驶意图和纵向驾驶意图,并在实际道路数据集NGSIM(next generation simulation)上进行了训练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CNN-LSTM-Attention模型能够准确预测高速公路环境下驾驶人的驾驶意图,与LSTM模型和CNN-LSTM模型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为自动驾驶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有效保障。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冷冻浓缩法处理高盐废水的研究进展
    王晓凯, 赵长盛, 李鲁震, 张博伟, 刘绪振, 谭宇
    山东科学    2023, 36 (6): 121-130.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3.06.015
    摘要252)   HTML9)    PDF (1815KB)(1164)   

    工业生产过程产生大量高盐废水,水质成分复杂,含有大量Na+、Cl-、SO42-等盐离子及有毒物。传统高盐废水处理技术仍存在效率低、运行成本高的特点,冷冻浓缩作为一种高效清洁且无二次污染的处理技术而得到广泛关注,但冷冻浓缩所制备的冰晶存在杂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总结了近年来冷冻浓缩技术在高盐废水处理领域的研究进展。对冷冻时间、冷冻温度、初始溶液浓度等关键参数进行研究;通过浸泡、重力、加水等净化方法对杂质冰晶进行净化;为了加快脱盐进程和提高脱盐效果,探究了成核剂和超声波辅助冷冻浓缩的方法,并对冷冻浓缩技术的能耗进行了经济性分析;最后对技术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以期对冷冻浓缩处理高盐废水的发展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威灵仙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蒋叶坷, 陈燕, 潘凌宇, 韩燕全, 何宁, 汪永忠
    山东科学    2022, 35 (6): 42-49.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2.06.006
    摘要408)   HTML11)    PDF (1796KB)(1130)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究威灵仙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PubChem、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威灵仙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OMIM、GeneCards数据库预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靶点;Venn图获取威灵仙-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交集靶点;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后导入Cytoscape3.7.1获取核心靶点;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 AutoDock Vina1.5.6对关键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威灵仙中的关键活性成分齐墩果酸、β-谷甾醇、豆甾醇、3-表齐墩果酸作用于MAPK3、PTGS2、CYP19A1等核心靶点,通过调控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卵巢类固醇生成等发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该研究初步探讨了威灵仙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键活性成分、核心作用靶点及其相关通路,为威灵仙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地胆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
    慕娜娜, 廖彬彬, 李镇, 李吉品, 李伊花, 王莹, 陈旭冰
    山东科学    2023, 36 (6): 48-55.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3.06.007
    摘要225)   HTML16)    PDF (2943KB)(1087)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地胆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分子机制。根据文献调研确定地胆草的化学成分,利用SwissADME数据库筛选活性成分、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Disgenet、PharmGKB和TTD数据库获取UC的相关靶点,并进行拓扑分析,采用Metascape数据库对候选靶点进行GO (gene ontology)功能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生物通路富集分析,最后结合RCSB PDB数据库及Chemdraw、PyMoL、AutoDock 4.2.6对核心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并进行可视化分析。从地胆草中筛选出34个调控UC的潜在靶点,对关键靶点作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地胆草可能通过对系统过程的调节、外部刺激反应的负面调节、凋亡信号通路的调节以及机械刺激的反应等生物学过程调节MAPK3、PIK3CA、STAT3和JAK2等关键靶点的表达,从而参与调控癌症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上皮细胞信号传导和钙信号传导通路等多个KEGG信号通路,从而达到治疗UC的目的。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各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的亲和力较好。研究认为地胆草治疗UC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 MAPK3、PIK3CA、STAT3 等靶点的表达,缓解结肠组织炎症反应有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基于植入式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引黄涵闸混凝土温度监测方法及其应用
    渠继凯, 綦跃强, 渠帅
    山东科学    2024, 37 (5): 54-61.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30163
    摘要96)   HTML1)    PDF (3936KB)(1038)   

    准确获取混凝土浇筑及固化过程中的温度特征参量变化对于了解及掌握黄河流域引黄涵闸工程建设中混凝土开裂产生原因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黄河流域引黄涵闸建设工程中主要采用热成像方式测量其表面温度,难以实时获取混凝土的整体温度特征。采用植入式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对引黄涵闸工程山东段混凝土温度进行监测,在混凝土浇筑前,将传感光缆预先布设于结构钢筋两侧,从而实时有效地监测混凝土浇筑和固化过程中的内部温度特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植入式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混凝土各个点位的温度变化及固化过程中的温度异常点,同时,该方案可以有效分析混凝土固化过程中温度特征及整体变化情况。依托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实现引黄涵闸混凝土温度监测,对黄河流域同类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香砂六君子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作用机制
    尹志鹏, 高云云, 刘文文, 郭蓬勃, 赵英会
    山东科学    2023, 36 (4): 52-60.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3.04.007
    摘要323)   HTML8)    PDF (1150KB)(956)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分析香砂六君子汤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其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分子机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GeneCards数据库和OMIM数据库筛选香砂六君子汤的药物活性化合物、药物作用靶点基因及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疾病相关靶点,并对药物作用靶点和疾病相关靶点进行维恩分析;应用Cytoscape软件以及STRING数据库分别构建药物-化合物-潜在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及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使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通过AutoDock PyMOL等软件对关键成分和作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通过吉姆萨染色法和CCK-8法测定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检测相关靶蛋白表达。最终筛选出香砂六君子汤方中槲皮素、木犀草素和山柰酚等122种药物活性化合物,可能通过作用于STAT3、TP53、AKT1等101个潜在靶点以及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109条通路参与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治疗。分子对接显示药物活性成分槲皮素、β-谷甾醇、木犀草素与靶点蛋白STAT3、TP53、AKT1有较好的亲和力。与模型组比较,用香砂六君子汤处理后,GES-1细胞的细胞核深染加深,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p-STAT3蛋白表达也显著降低。研究认为香砂六君子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以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发挥其抑菌、抗炎的作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黄芩及其有效成分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机制研究进展
    罗雅琴, 黄伟
    山东科学    2024, 37 (2): 20-28.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40017
    摘要281)   HTML12)    PDF (1112KB)(949)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炎症性肠病,以持续黏膜炎症为特征,黄芩作为临床常用中药之一,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其组方常用于治疗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如黄芩汤、芍药汤、葛根芩连汤等。研究表明,黄芩及其有效成分在保护肠黏膜、抗炎、免疫调节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对近年来黄芩及其有效成分(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黄芩多糖等)通过保护和修复肠道黏膜屏障、抗炎、调节免疫、抗氧化应激、调节肠道菌群等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溃疡性结肠炎针对性的临床治疗和创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麻黄加术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潜在作用机制
    李晓丽,应天昊,唐一迪,祝璇,孙萌萌,余涛,赵佳宁,张雷明
    山东科学    2022, 35 (3): 17-26.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2.03.003
    摘要548)   HTML17)    PDF (5526KB)(826)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究麻黄加术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潜在作用机制。通过数据库检索、筛选得到麻黄加术汤主要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和Drugbank数据库筛选得到类风湿关节炎疾病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PPI(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网络;使用Metascape数据库对麻黄加术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靶点进行GO(gene ontology)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富集分析;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网络;使用AutoDock软件对关键成分和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得到麻黄加术汤的潜在活性成分共131个,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关键靶点133个,主要成分包括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等,关键靶点包括IL-6、TNF、TP53、STAT3等。GO和KEGG分析显示生物过程2 250条,细胞成分89条,分子功能152条,富集通路主要涉及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和TNF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Phaseol和甘草酚与AKT1、PTGS2、MAPK1、MAPK8等关键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研究发现麻黄加术汤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方式发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信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究茵栀黄颗粒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申凤霞, 范建伟, 李倩, 马云, 冯群, 关永霞
    山东科学    2023, 36 (1): 23-33.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3.01.004
    摘要386)   HTML20)    PDF (4883KB)(781)   

    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探讨茵栀黄颗粒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对茵栀黄颗粒中4味药材进行活性成分筛选,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进行靶点预测;在GeneCards数据库中进行检索,获取肝纤维化相关的靶点,构建维恩图;运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gene ontology)功能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通路富集分析,运用Cytoscape3.9.0软件绘制成分-靶点网络图和靶点-通路网络图,通过STRING数据库与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利用AutoDock Tools对关键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通过口服生物利用度和类药性参数筛选出茵栀黄颗粒中的43个活性成分,肝纤维化相关靶点111个;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生物过程条目346个,细胞组成条目32个,分子功能条目76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得到96条(P<0.05)信号通路,主要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乙型肝炎、丙型肝炎、TNF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显示茵栀黄颗粒中β-谷甾醇、木犀草素、山柰酚等与6个核心靶蛋白STAT3、AKT1、IL-6、TNF、EGFR、SRC均具有较好的亲和力。研究结果揭示茵栀黄颗粒多成分作用于多靶点,参与多通路的调控,通过抗炎、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和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等发挥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该研究为进一步验证茵栀黄颗粒治疗肝纤维化的相关靶点及通路提供了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黄连温胆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作用机制
    刘文文, 高云云, 尹志鹏, 吕刚, 王玉, 赵英会
    山东科学    2023, 36 (2): 23-32.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3.02.004
    摘要444)   HTML27)    PDF (1214KB)(773)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索黄连温胆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分子机制。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对黄连温胆汤药物活性成分及药物作用靶点基因进行筛选。通过Genecards 数据库、DisGENET数据库查找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疾病相关靶点,利用维恩在线绘图工具获得疾病与药物的共同靶点基因。利用Cytoscape 3.8.2软件以及STRING数据库分别构建药物-化合物-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及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运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选取度值排名前3的靶点蛋白和活性成分使用AutoDockTools 1.5.6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共筛选得到槲皮素、川皮苷、柚皮素等127种黄连温胆汤药物活性成分,并获得Akt1、JUN、TNF-α、STAT3等101个潜在靶点蛋白,涉及P53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90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靶点STAT3、TP53、Akt1与活性成分槲皮素、川皮苷、柚皮素的亲和力较好,其中以Akt1与柚皮素的结合能力最强。通过分析黄连温胆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作用靶点和相关信号通路,能够为临床应用和后续实验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韧性交通枢纽中突发大客流疏散优化研究
    曹若冰, 曹成铉, 徐猛, 曹璐
    山东科学    2023, 36 (2): 76-84.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3.02.010
    摘要565)   HTML23)    PDF (1151KB)(727)   

    提升交通枢纽的韧性以应对突发大客流给交通运输系统带来的压力至关重要。基于交通枢纽的内部设施布局,将客流在其内的疏散备选路径抽象为由节点和路段构成的网络图。从改变客流疏散路径角度出发,当发生突发大客流时,考虑开启平时不开放的应急通道用于疏散客流。在已知各起讫点之间的客流量以及客流疏散备选路径的条件下,以最小化客流疏散时间与开启应急通道的广义成本为优化目标,建立客流疏散优化模型,并设计混沌蚁群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到客流疏散的优化方案。最后以北京南站为案例验证模型与算法,结果显示,在发生突发大客流时,开启合适位置和数量的应急通道可以有效缩短客流疏散时间。该研究从交通枢纽内部的规划布局与客流疏散优化角度,为城市交通枢纽的韧性提升提供了理论支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Mg-MOF-74对CO2/CH4吸附分离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及气体吸附性能研究
    解祎, 张晶, 孙金强, 刘晓婵, 伊希斌, 孙永兴
    山东科学    2023, 36 (3): 123-134.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3.03.015
    摘要488)   HTML18)    PDF (1255KB)(707)   

    天然气是一种环保型能源并且可被广泛用做化工原料,但是其中的CO2会严重影响天然气的热值与输送性能,因此对天然气中的CO2进行有效脱除尤为重要。选用Mg-MOF-74作为吸附剂,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方法分析Mg-MOF-74对CO2/CH4吸附分离性能的影响。模拟计算结果显示,在一定的温度、压强条件下,CO2比CH4更容易与Mg-MOF-74的金属位点相结合,Mg-MOF-74对CO2气体的相互作用力更强,从而证明Mg-MOF-74对CO2的吸附能力也更好。为验证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制备了Mg-MOF-74并测试了其CO2/CH4吸附性能,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一致,证明Mg-MOF-74对CO2有很高的选择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小青龙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作用机制
    朱洁, 王征, 梁艳妮
    山东科学    2023, 36 (3): 10-17.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3.03.002
    摘要434)   HTML11)    PDF (1093KB)(693)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小青龙汤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作用机制。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筛选小青龙汤8味中药的活性成分,运用PubChem、SwissTargetPrediction和TCMSP数据库获取中药的潜在作用靶点;运用OMIM、DisGeNET和GeneCards 数据库筛选COVID-19和Delta variant of COVID-19相关靶点;利用Venny 2.1在线工具筛选出小青龙汤靶点和COVID-19靶点的交集并作维恩图;应用Cytoscape 3.7.2 软件构建小青龙汤-成分-(COVID-19)-靶点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收集数据,并在线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应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GO)和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 (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富集分析,借助微生信在线绘图工具绘制GO和KEGG富集分析图。利用AutoDockTools 1.5.6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筛选得到小青龙汤有效活性成分共169个及靶点1 363个,药物与疾病相交靶点292个, 得到GO富集分析中生物过程共2 393条,细胞成分共168条,分子功能共264条,KGGG通路共225条。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筛选出的小青龙汤核心成分与COVID-19相关靶点结合良好。该研究揭示了小青龙汤可能通过作用于TNF、AKT1、GAPDH、IL-6、ALB、TP53、IL-1β、VEGFA、STAT3、EGFR等靶点,参与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等通路治疗COVID-19。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代谢组学探讨枳实-厚朴药对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作用机制
    董朋峻, 蔡彬
    山东科学    2023, 36 (3): 18-26.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3.03.003
    摘要294)   HTML8)    PDF (1877KB)(673)   

    利用网络药理学与代谢组学探讨枳实-厚朴药对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的潜在作用机制。使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与分析平台筛选枳实与厚朴的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DisGeNET数据库搜集STC的疾病预测靶点,运用维恩图获得成分与疾病的交集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运用Cytoscape 3.8.0软件计算并筛选关键靶点,同时绘制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图,利用Metascape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gene ontology)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通路富集分析。采用洛哌丁胺诱导法构建STC小鼠模型,给予枳实+厚朴灌胃给药后,对小鼠盲肠内容物进行基于气相色谱联合飞行时间质谱(GC/TOF-MS)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分析差异性代谢物。结果获得枳实-厚朴药对活性成分共24种,与STC疾病相关的交集靶点共106个,其中度值排名靠前的关键靶点包括AKT1、TNF、TP53、IL6、CASP3、JUN。GO分析发现可能涉及的生物学过程包括细胞对氮化合物的反应、细胞对脂质的反应、蛋白磷酸化的正调控、炎症反应的调节、离子传输的调节等。KEGG分析可能涉及的通路包括癌症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5-羟色胺能突触信号通路等。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共发现21种差异性代谢物,包括Akt相关性代谢物烟酸、果糖、原儿茶酸。本研究揭示枳实-厚朴药对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对STC发挥治疗作用,其活性成分柚皮素和木犀草素,关键靶点Akt及相关性代谢物值得特别关注,这为后续基础研究提供了思路与理论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肝细胞癌铜死亡标志物SLC31A1DBT的鉴定及化合物筛选
    张楠楠, 周伊帆, 朱燚, 安明宇, 邓颖, 李军
    山东科学    2024, 37 (1): 39-50.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30078
    摘要177)   HTML4)    PDF (1372KB)(673)   

    探究铜死亡相关基因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的影响,并挖掘治疗HCC的活性成分。通过GEO数据库下载GSE84402数据集,获取肝癌差异表达基因,通过文献检索铜死亡相关基因,两者取交集获得肝癌相关铜死亡基因。进一步分析交集基因,使用UALCAN分析其差异表达,R语言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的相关性,Kaplan-Meier Plortter分析其预后价值,HCMDB分析其与肝癌转移的关系,并使用THPA分析其与肝癌的病理关系。最后进行化合物预测与分子对接。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铜死亡关键基因SLC31A1DBT在肿瘤中表达水平下调,病理分析显示其蛋白在HCC组织中表达增加,且与临床相关性变量性别、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其高表达与肝癌预后良好相关,其中SLC31A1低表达与肝癌向肾上腺、肺部转移显著相关。最后筛选出可能与SLC31A1DBT结合的活性化合物,其中白藜芦醇、叶酸对接分数高。研究认为铜死亡相关基因SLC31A1DBT在HC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为HCC的诊断及治疗药物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不同体积分数二甲基亚砜对DNA变性的影响
    徐敏,王艳伟,杨光参
    山东科学    2022, 35 (3): 131-137.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2.03.016
    摘要1156)   HTML29)    PDF (5009KB)(662)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和动态光散射研究不同体积分数二甲基亚砜(DMSO)对质粒及线性DNA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体积分数1%的DMSO也能导致DNA发生局部变性,这个结果可以用原子力显微镜直接观测。同时,由于质粒DNA连接数的守恒以及DNA单链的产生,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和动态光散射发现,DNA随DMSO体积分数的增加逐渐形成超螺旋结构,DNA聚拢程度增加;DMSO体积分数从0增加到10%时,pBR322 DNA、5 000 bp DNA及λ-DNA的平均粒径分别从(474±10) nm、(554±11) nm和(871±17) nm降低到(257±8) nm、(282±18) nm和(449±21) nm。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黄芪-白茅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作用机制的可视化分析
    祝晓丽, 高家荣, 施苗苗, 秦秀娟, 魏良兵, 刘涛, 张魏
    山东科学    2022, 35 (4): 58-67.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2.04.008
    摘要944)   HTML22)    PDF (1466KB)(657)   

    运用数据库及可视化软件分析黄芪-白茅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的有效活性成分并探讨其潜在作用机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及BATMAN-TCM数据库收集黄芪-白茅根活性成分,SwissTargetPrediction和Uniprot数据库进行靶点标准化处理;通过GeneCards、OMIM、DisGeNET、Drugbank、DiGSeE数据库筛选CGN相关靶点;应用 Cytoscape软件构建相关网络图;利用Omicshare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分析;采用AutoDock Vina及LigPlot进行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的对接。黄芪-白茅根中共筛选出27个活性成分和271个活性成分靶点。对143个药物和疾病的交集靶点进行分析,获得7 084个GO相关过程,230个KEGG信号通路,其中差异的有4 663个GO相关过程,159个KEGG信号通路。分子对接发现本研究筛选的核心成分与靶点拥有较好的结合能。研究表明黄芪-白茅根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方式发挥治疗CGN的作用,为CGN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金荞麦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机制
    杜海涛, 王平, 李娜, 韩莉, 丁洁, 胡亚楠
    山东科学    2022, 35 (4): 28-37.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2.04.005
    摘要578)   HTML33)    PDF (1410KB)(634)   

    基于网络药理学筛选金荞麦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核心作用成分及靶点,并使用芯片数据挖掘和分子对接做初步验证。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筛选核心作用成分,借助SwissTargetPrediction预测核心作用成分靶点,通过GeneCards、GenCLiP 3、NCBI获取呼吸道合胞病毒涉及肺炎靶点。经靶点映射生成交集靶点网络,并通过STRING、DAVID平台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关系及核心富集通路,获取核心靶点与通路。使用GEO芯片数据挖掘及AutoDock Vina分子对接初步验证核心靶点的有效性。最终通过TCMSP筛选到金荞麦15个成分,经靶点映射发现金荞麦通过45个靶点发挥作用,通过PPI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通路综合分析可得金荞麦发挥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作用靶点为AKT1、VEGFA、PTGS2、SRC、EGFR、KDR、STAT3、BCL2等,数据挖掘和分子对接结果与预测基本一致,为进一步深入揭示其作用机制奠定了良好基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退化修复的应用研究进展
    蔡馨燕, 王毅, 陈英凯
    山东科学    2023, 36 (6): 112-120.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3.06.014
    摘要243)   HTML11)    PDF (1148KB)(631)   

    系统综述了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退化现状及退化原因,并对其生态修复技术进行概括归纳。发现黄河三角洲湿地退化严重,总体面积逐年缩减,同时组成结构发生改变,自然湿地不断减少而人工湿地逐渐增加,景观格局呈现破碎化趋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严重退化。造成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退化的原因主要包括黄河水沙通量减少、海-陆交互作用增强、土壤盐渍化加剧、气候暖干化、外来物种入侵和人类活动。目前采用的生态修复技术包括生物组分修复、水体修复、土壤改良和综合生境修复。最后针对性地提出黄河三角洲湿地修复建议,对实践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重大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芦丁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鉴定与代谢途径分析
    王常瞵, 高明周, 郭英慧, 孙亚, 于小钧, 闫志, 王杰琼, 乔明琦
    山东科学    2023, 36 (5): 9-18.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3.05.002
    摘要320)   HTML18)    PDF (1138KB)(604)   

    分析大鼠口服芦丁后血浆、尿液和粪便中的代谢产物并评价芦丁在大鼠体内的代谢途径。大鼠灌胃给予250 mg/kg芦丁后,采集血浆、尿液和粪便,以固相萃取法处理生物样品,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以0.05%甲酸水(A)-0.05%甲酸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分别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各样品数据,通过高分辨提取离子流图和平行反应监测模式,结合色谱保留时间、质量测量、诊断离子等确定芦丁的代谢物并探究芦丁在大鼠体内的代谢途径。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共检测和鉴定了29种芦丁代谢产物,其主要代谢途径为甲基化、葡萄糖醛酸化、硫酸酯化及其复合反应等。建立了芦丁的整体代谢图谱,为其进一步的药效学评价及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也为药物代谢鉴定研究提供了一种综合研究方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揭示血府逐瘀口服液抗血栓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
    林圣华, 薛畅, 马宏林, 范伟, 沈川琳, 陈佳瑜, 孙博通, 杜兴硕, 展文, 李晓彬, 张姗姗, 靳梦, 何秋霞
    山东科学    2024, 37 (4): 26-33.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30130
    摘要139)   HTML10)    PDF (3490KB)(576)   

    为揭示血府逐瘀口服液治疗血栓类疾病的机理,挖掘血府逐瘀口服液中抗血栓有效成分。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血府逐瘀口服液中的化学成分或成分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得到核心靶点;通过Cytoscape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图,并进行拓扑分析和对核心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预测血府逐瘀口服液抗血栓的作用机制;根据Degree值排名将关键的成分和作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通过网络拓扑分析筛选得到81个核心靶点,如TNF、ALB、AKT1等;GO富集分析中生物过程(BP)共304条,分子功能(MF)共72条,细胞组成(CC)共41条,通路富集得到凝血级联反应、TNF等80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Sainfuran、Xambioona和7-Methoxy-2-methyl isoflavone与靶点蛋白ESR1、F2、IL-2、KDR、MET、MMP3均有较好的亲和力。该研究为血府逐瘀口服液在抗血栓应用方面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越南伯克霍尔德氏菌B418的红色荧光蛋白标记及功能稳定性
    刘敏敏, 吴远征, 扈进冬, 李纪顺, 王燕, 杨合同
    山东科学    2023, 36 (1): 51-57.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3.01.007
    摘要372)   HTML9)    PDF (1723KB)(573)   

    利用氨基纳米黏土介导的转化方法,应用红色荧光蛋白DsRed标记生防细菌越南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vietnamiensis B418并研究标记菌株的功能稳定性。将带有DsRed基因的重组质粒pGEX-4T-1-DsRed转化导入B418菌株中,采用细菌培养法、继代培养法和平板对峙培养法检测标记菌株的功能稳定性。通过氨基纳米黏土转化体系成功获得了荧光标记菌株B418-DsRed,与野生菌株B418相比,其生长曲线和形态学特征基本一致。继代培养10代后,标记菌株在共聚焦显微镜下呈现亮红色荧光,能够提取到外源质粒pGEX-4T-1-DsRed,并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获得荧光基因序列DsRed,证明标记菌株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平板对峙培养试验显示,标记菌株B418-DsRed对尖孢镰孢菌和大丽轮枝菌抑制率分别为55.25%和67.55%,与野生菌株B418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外源质粒的导入未影响菌株的抑菌能力。以上结果表明通过氨基纳米黏土介导成功实现了伯克霍尔德氏菌B418的红色荧光蛋白标记,构建的标记菌株B418-DsRed可用于该生防菌在植物根际的定殖及与病原菌的互作研究。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不同切片方式对丹参干燥特性的影响
    王雨晨, 崔莉, 赵恒强, 卢恒, 刘伟, 王晓
    山东科学    2023, 36 (4): 10-17.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3.04.002
    摘要240)   HTML10)    PDF (1081KB)(567)   

    为探讨不同切片方式对丹参干燥特性的影响,分别采用现代常用的40 ℃热风干燥与传统常温晾晒干燥,比较不同切片方式(圆切和45°斜切)、切片厚度(2、4、6 mm)丹参的干燥失水过程。结果显示不同切片方式的丹参在干燥过程中主要为降速阶段,干燥速率随着干基含水率的降低而降低,切片厚度越大,干燥速率越低,干燥时间越长。Page模型为丹参干燥拟合最好的模型,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性较好,能较好地描述不同切片方式下丹参的干燥过程。该研究对丹参趁鲜切制干燥等加工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含有生物质纤维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赵新富, 曹格格, 伊希斌, 赵冠伟, 聂义昊, 郭艳俊, 房长龙
    山东科学    2022, 35 (5): 53-60.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2.05.007
    摘要368)   HTML8)    PDF (2615KB)(558)   

    聚酰亚胺(polyimides,PI)是以二酐或二胺合成的耐高温聚合物,因其耐高温性能强成为使用温度最高的工业化聚合物材料之一。针对目前PI薄膜在强度方面存在的断裂延伸率低、拉伸强度低等问题,通过调节聚合物的质量浓度、比例、加料方式、加入生物质纤维等方式制得了不同强度的聚酰亚胺薄膜。以4,4-二氨基二苯醚和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作为反应的前驱体,在交联剂的存在下,采用正加料法制备聚酰胺酸(polymer polyacrylic acid, PAA),将制备好的PAA放置在表面铺有均匀藕丝的培养皿中,加热使其亚胺化,制得聚酰亚胺薄膜。结果表明含有藕丝的聚酰亚胺薄膜的断后标距和弹性模量均低于未掺杂藕丝的薄膜,其中PI-2%藕丝断裂延伸率为6.49%,抗拉强度达67.33 MPa,最大力数据为57.47 N,远高于未掺杂藕丝薄膜力学数据。研究表明藕丝纤维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薄膜的力学性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基于门架数据的高速公路运行状态评价研究
    刘春生, 曹蓉, 王晓晗, 赵鹤然, 贾健民
    山东科学    2023, 36 (3): 100-107.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3.03.012
    摘要305)   HTML4)    PDF (1206KB)(544)   

    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日益完善,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掌握高速公路的交通状态,以济青高速为研究对象,通过挖掘门架数据,设计了k均值聚类算法和基于密度的噪声应用空间聚类算法相结合的两阶段聚类方法来识别驶入服务区车辆和异常行驶的车辆,再结合各车型流量占比加权的交通状态指数,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分析高速公路路段交通状态。研究结果表明,两阶段聚类算法有着很好的识别效果,通过交通状态指标发现在7:00—20:00时段高速公路存在3个交通状态较拥堵的时段,精确地识别出高速公路中交通状态较拥堵的路段,并且发现路段的大车混入率与交通拥堵程度呈现密切的正相关的趋势,最后依据交通状态指数将济青高速路段交通状态划分为4个不同的等级,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了路段交通状态评估的技术支持。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三黄泻心汤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
    王一帆, 张喆, 田财军
    山东科学    2023, 36 (5): 19-26.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3.05.003
    摘要295)   HTML8)    PDF (1099KB)(517)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三黄泻心汤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作用机制。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检索并筛选出三黄泻心汤的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检索并筛选出AD相关靶点,维恩图获取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得到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网络信息。使用Cytoscape构建药物-有效成分-靶点-疾病网络与PPI网络图,通过DAVID数据库对共同靶点进行GO( gene ontology)和KEGG (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分析。使用SYBYL-X 2.1.1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筛选出三黄泻心汤47个有效成分,71个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主要活性成分为槲皮素、β-谷甾醇、汉黄芩黄素、黄芩新素、半枝莲种素、苏荠苎黄酮,核心靶点为IL-6、TNF、IL-1β、VEGFA、TP53。GO功能分析主要涉及药物反应、缺氧反应、细胞迁移的正向调节、一氧化氮生物合成过程的正调控等生物过程,KEGG分析主要涉及癌症通路、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β-谷甾醇、半枝莲种素等核心成分,与TP53、IL-6等核心靶点之间有着较强的结合能力。初步阐释了三黄泻心汤可通过调节HIF-1、TNF等信号通路,从而抑制Aβ聚集与tau磷酸化、阻断乙酰胆碱酯酶活化、抑制炎症进而干预阿尔茨海默病。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模式生物斑马鱼在化妆品功效评价中的应用进展及发展趋势分析
    夏青, 臧晓涵, 王勇澄, 张云, 李培海, 张轩铭, 刘可春
    山东科学    2024, 37 (2): 36-46.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40016
    摘要284)   HTML19)    PDF (3892KB)(517)   

    斑马鱼模型在药物筛选、药理和毒理等研究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等文件的实施,化妆品功效宣称进入强监管时代,对功效评价模型和方法的科学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斑马鱼皮肤结构与人类高度相似,胚胎透明,易观察,且斑马鱼功效评价实验具有样品用量少、周期短、高通量的优势,目前已成为化妆品功效评价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统计了近十年斑马鱼用于化妆品功效评价的相关文献,综述了斑马鱼在化妆品功效评价中的应用进展,并分析了其发展动态和趋势,为促进斑马鱼模型在化妆品领域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十味益脾颗粒的作用机制
    刘纹纹, 李长庚, 孔娜, 刘双, 董红敬
    山东科学    2023, 36 (2): 33-40.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3.02.005
    摘要448)   HTML23)    PDF (1236KB)(502)   

    为了挖掘十味益脾颗粒中治疗脾虚食滞症的主要药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 通过相关文献以及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获取十味益脾颗粒中10味药材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并构建化学成分库,通过多个数据库构建相关靶点库;运用Gene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TTD数据库搜索积食、健脾有关的疾病靶点;通过化学成分-潜在靶点网络筛选关键成分和关键靶点,构建中药-关键成分-关键靶点-疾病网络筛选核心成分和核心靶点;使用SwissADME数据库对核心成分进行分析;采用CB-Dock网站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槲皮素、茯苓酸A、茯苓酸C、β-谷甾醇是十味益脾颗粒中的核心成分,CA2、PTGS1、PTGS2是十味益脾颗粒作用的核心靶点。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的亲和作用较好。该研究为深入诠释十味益脾颗粒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经典名方银翘散薄层鉴别标准提升研究
    张会敏, 宋健, 徐林, 董学, 钟方晓
    山东科学    2022, 35 (4): 9-14.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2.04.002
    摘要597)   HTML22)    PDF (1202KB)(488)   

    为提升《中国药典》中经典名方银翘散薄层色谱鉴别标准,利用不同极性试剂对银翘散待测样品进行系统提取,得到不同极性部位的供试品溶液,采用系列薄层色谱法对银翘散中10种单味药的供试品溶液、展开条件、显色方法进行系统的筛选,建立了适合银翘散中金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淡豆豉、荆芥穗、甘草等7种单味药鉴别的系列薄层鉴别方法,并且实现了一块薄层板、一次展开即可分别对牛蒡子与甘草、淡豆豉与荆芥穗进行共同鉴别。所建立的银翘散中7种单味药鉴别的系列薄层鉴别方法,只需对照药材即可对复方中的7种单味药进行鉴别,重复性好、可操作性强、检测成本低,为《中国药典》中银翘散薄层鉴别内容补充和质量标准提升提供了实验依据,也为其他银翘散成方制剂的薄层色谱鉴别提供了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EKS纤维与腈纶纤维的结构及性能对比研究
    谢冰冰, 冯隆隆, 张瑞云, 方斌, 伍枝平
    山东科学    2023, 36 (3): 69-77.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3.03.009
    摘要434)   HTML4)    PDF (1121KB)(479)   

    EKS纤维是一种具有显著吸湿发热性能的亚丙烯酸盐系纤维。对比了EKS纤维和腈纶纤维的表面形态,测试与分析了两种纤维的力学性能、摩擦性能、比电阻、卷曲性能、吸放湿性能及吸湿发热性能。结果表明,相比于腈纶纤维,EKS纤维横截面为圆形,纵向结构粗糙,具有断裂强度、摩擦系数、比电阻和卷曲率小,线密度、断裂伸长率和回潮率大等特点。EKS纤维的吸、放湿速率随时间呈指数形式衰减,纤维的初始吸、放湿速率分别为0.39% min-1、8.94% min-1,达到吸、放湿平衡所用时间比腈纶纤维长。EKS纤维具有较好的吸湿发热性,吸湿发热最高升温值为8.2 ℃,比腈纶纤维高4.7 ℃。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基于系统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浙贝母-瓜蒌配伍调控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心脏衰竭的作用机制
    方孟香, 程成, 曹铭晨, 任炜, 杨智威, 李文静, 辛晓玮, 刘月芬, 徐龙
    山东科学    2024, 37 (4): 45-55.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30131
    摘要103)   HTML10)    PDF (7528KB)(462)   

    基于GEO数据库挖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心力衰竭(HF)关联靶点,检索浙贝母、瓜蒌化学成分及靶点,以获得其调控COPD并发HF潜在靶点,挖掘靶点功能及通路注释分析,构建组织特异性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浙贝母-瓜蒌影响COPD并发HF进展共涉及靶点227个,包括表达上调基因153个,表达下调基因74个;网络拓扑学分析显示PPI网络平均介数为0.4,平均度值为1.83,关键靶点包括RPS23、SNU13、NOL6、ELAVL1、NCL等;细胞组分定位于内膜系统、核内体和细胞外囊泡;生物学过程涉及囊泡介导的运输、基于微管的运动、细胞内蛋白质运输等;信号通路涉及MAPK信号传导途径;MCODE分析发现Cluster 1涉及TKTENO1NCLKIF1B等,参与调控驱动蛋白、雌激素的高尔基体运输;Cluster 2涉及SIN3BPHF20CTBP1XPNPEP1等,参与调控组蛋白反应;心耳、左心室、肺的组织特异性PPI网络提示浙贝母-瓜蒌配伍可能通过调控ELAVL1-ENO1-NCL轴影响COPD并发HF进展;分子对接表明其“宽胸散结”主要活性成分瓜蒌酸、“化痰散结”主要成分贝母新碱与ELAVL1、ENO1、NCL蛋白质靶标的结合高度稳定,且贝母新碱与靶蛋白结合力强于瓜蒌酸,体现两者配伍后先治肺再调心,相须为用以实现心肺共治的作用特点。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农村地区冷链物流中心选址规划
    谢龙, 张晓东
    山东科学    2022, 35 (5): 89-96.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2.05.011
    摘要535)   HTML17)    PDF (1692KB)(454)   

    针对农村地区农产品物流“最初一公里”存在的储藏难、损耗高的问题,以农产品主产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产品集散区等具有冷藏保鲜需求的地区为例,提出基于本地冷藏、产地直发运营模式下的农村地区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中心选址模型。针对鲜活农产品易腐、易变质,且对运输和冷藏要求高的特点,在选址模型引入时间约束。以运输费用、投资建设费用、运营费用之和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数学模型,利用Gurobi进行求解,寻找满足时效性要求的最优解,确保农村地区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中心选址的合理性。对算例中的10个备选地址进行求解,结果表明建立7个冷链存储中心时的总经济成本最低,证明考虑产品类型、成本与时间的农村地区冷链物流中心选址模型具备可行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基于机器人操作系统的液压机器人自主导航系统设计与实现
    刘广亮, 马争光, 朱琳, 肖永飞, 张艳芳
    山东科学    2022, 35 (5): 130-139.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2.05.016
    摘要314)   HTML10)    PDF (4728KB)(450)   

    在机器人两轮差速运动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运动模型的航迹演算公式可实时计算机器人轨迹姿态。基于机器人操作系统架构平台设计了机器人本体、机器人底座、驱动液压马达、导向轮、激光雷达等7个关节和连接的结构模型。各机器人关节坐标系变换关系经过Tf实时发布,用于计算机器人位置坐标信息。针对液压机器人没有配备编码器和视觉系统的不足,系统采用2D平面激光里程计模型(RF2O),通过建立连续激光扫描点对距离的流约束方程获得机器人平面运动估计,进而得出激光雷达的速度和机器人实际运行轨迹。设计了自主导航软件系统,实现了导航地图构建、定点任务导航和多机器人管理等功能,并对机器人定位导航精度进行了测试,分析对比多次指定位置和导航位置的数据差异,结果表明机器人导航定位精度达到设计要求。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