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宇,贾永兴,荣传振,等.多关节机器人技术研究进展[J].军事通信技术,2017,38(2):8491.
|
[2] |
孙晓,杨守平,王兴,等.多关节机器人的模糊自适应阻抗控制研究[J].自动化仪表,2018,39(1):4447.
|
[3] |
李成刚,崔文,尤晶晶,等.多连杆柔性关节机器人的神经网络自适应反演控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6,50(7):10951101.
|
[4] |
冯剑,张文安,倪洪杰,等.轮式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的PID控制方法[J].信息与控制,2017,46(4):385393.
|
[5] |
卢晓姗,恒庆海.工业机器人有限时间鲁棒自适应轨迹控制[J].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2016,31(6):7377.
|
[6] |
邹左明,刘丛志.基于H∞滑模控制的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7,45(11):2831.
|
[7] |
杨莉莉.不确定性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的粒子群算法[J].制造业自动化,2013,35(9):8082.
|
[8] |
裴九芳,王海,许德章.基于迭代学习控制的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控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2,48(9):222-225.
|
[9] |
刘一扬,刘明明.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机器人运动轨迹跟踪控制[J].机械传动,2016,40(3):3942.
|
[10] |
ANGELES J.机器人机械系统原理:理论、方法和算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
[11] |
姜峰,段锁林.不确定性机器人系统前馈反馈跟踪控制仿真[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9,21(3):5559.
|
[12] |
华敏,杨艳.基于前馈补偿和PID控制相融合的光通信跟踪[J].激光杂志,2015,36(9):118121.
|
[13] |
周承仙,富巍.基于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的位置伺服研究[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6,41(12):162164.
|
[14] |
刘金琨.先进PID控制MATLAB仿真[M].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