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学 ›› 2025, Vol. 38 ›› Issue (5): 123-130.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40126
马广翔1,2,3(), 鞠甜甜4,*(
), 夏延钊1, 陈琳琳1, 宋汶阳1, 刘越1
MA Guangxiang1,2,3(), JU Tiantian4,*(
), XIA Yanzhao1, CHEN Linlin1, SONG Wenyang1, LIU Yue1
摘要:
针对常规饮用水处理中的蓝藻及其代谢产物的去除难题,向含藻原水中添加不同类型的混凝剂(壳聚糖、聚合氯化铝PAC及三氯化铁FeCl3),探讨了混凝剂对蓝藻细胞破损及微囊藻毒素LR(MC-LR)厌氧生物降解的影响。采用3D-EEM荧光谱、扫描电子显微(SEM)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FeCl3的混凝絮体对蓝藻细胞破损及总MC-LR降解未表现出明显影响;壳聚糖在初期具有保护蓝藻细胞和吸附胞外MC-LR的效果,但随着时间推移,壳聚糖的功能逐渐减弱;而PAC则显著加剧蓝藻细胞破损,导致胞内毒素大量释放,从而加快了总MC-LR的降解速率。同时,通过3D-EEM荧光图谱检测到氨酸/色氨酸蛋白区、酪氨酸/色氨酸区等5类物质质量浓度随反应进程增加,表明不同混凝剂对底泥中胞外聚合物(EPS)的产生有显著影响,且PAC组中相关物质增加最快。该研究系统探讨了混凝剂对蓝藻细胞及MC-LR厌氧降解的影响机制,为给水污泥中蓝藻及其毒素的高效去除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中图分类号:
开放获取 本文遵循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4.0国际许可协议(CC BY-NC 4.0),允许第三方对本刊发表的论文自由共享(即在任何媒介以任何形式复制、发行原文)、演绎(即修改、转换或以原文为基础进行创作),必须给出适当的署名,提供指向本文许可协议的链接,同时表明是否对原文作了修改,不得将本文用于商业目的。CC BY-NC 4.0许可协议详情请访问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