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文章信息

    碳中和及减排技术与方法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黄河九省(区)绿色低碳与数字经济耦合协调及障碍因子分析
    王静, 姜明月, 赵林
    山东科学    2025, 38 (2): 89-99.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5011
    摘要27)   HTML3)    PDF (2815KB)(3)   

    黄河流经的九省(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区域,其绿色低碳与数字经济的协同共进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全局性的战略意义。以2013—2022年黄河九省(区)为研究对象,从资源消耗、污染排放、治理成效、通信能力、互联网普及程度、信息产业发展程度6个维度构建数字经济与绿色低碳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障碍度模型和灰度预测分析两者时空耦合关系及障碍因素。结果表明:黄河九省(区)绿色低碳水平有显著提升,整体趋势呈现“上游绿色低碳水平<下游绿色低碳水平<中游绿色低碳水平”的空间分布格局,数字经济系统评价指数存在区域间的不平衡,呈现出自上而下逐级递增的趋势。数字经济与绿色低碳系统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黄河九省(区)整体状态从濒临失调过度为初级协调状态。进一步分析发现,信息产业发展程度是耦合协调的主要障碍因素,黄河流域数字化信息产业发展不足严重制约数字经济与绿色低碳协调发展。通过灰度预测可知,2025—2029年黄河九省(区)的数字经济与绿色低碳系统耦合状态将稳步上升至中级协调水平。最后针对性的提出促进黄河九省(区)绿色低碳与数字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推动其迈向更高发展阶段的建议,以期为该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基于POT模型的油田地面生产油气损耗高值点环节自动识别方法
    袁子上, 万勇, 展梓豪, 范路, 戴永寿
    山东科学    2025, 38 (2): 100-108.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40099
    摘要19)   HTML1)    PDF (2489KB)(4)   

    在“双碳”目标下石油化工等高碳排放企业进行低碳转型,降低碳排放已成为重要发展趋势,其中油气损耗在石化行业总能耗中占比较大。针对目前方法无法依据油气损耗数据变化规律自动识别高值点环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过阈值模型的油气损耗高值点环节自动识别方法。对胜利油田某采油区的35个环节进行油气损耗核算。依据核算数据尖峰厚尾的分布特征,利用过阈值模型分割油气损耗数据中的尾部数据并拟合其概率分布函数,依据3σ原则识别概率分布函数中对应的油气损耗高值点环节。结果确定高值点阈值为869.34 m3/d,高值点环节识别准确率为0.986,相较于其他传统方法,该方法识别结果更准确,有利于损耗治理工作的高效展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