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文章信息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相关技术综述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黄河三角洲生态格局演变与系统性生态修复理念
    崔保山, 谢湉, 王青, 陈聪
    山东科学    2025, 38 (2): 1-12.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5016
    摘要46)   HTML4)    PDF (3307KB)(11)   

    黄河三角洲是黄河与海洋的交互作用在多个时空尺度上反复叠加形成的动态平衡湿地系统。由于黄河流路的频繁变动,黄河三角洲湿地经历了快速形成—发育—蚀退/演替—消亡/残存的往复演化历程。在高强度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多重胁迫下,黄河三角洲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包括水沙变异、植被退化、物种入侵、格局破碎、功能退化等。目前存在的众多生态问题产生于黄河三角洲湿地的演化过程中,同样存在多个时空叠加影响的特征,基于单一时段、局部点位、孤立要素的生态保育与修复策略对减缓黄河三角洲湿地生境破碎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退化问题的局限性日益显现。因此,通过综述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修复大量文献,阐释生物与非生物干扰因子对滨海湿地生态功能产生的关键生态组分、结构、过程的影响机制,明确多重胁迫下滨海湿地多功能系统的稳定模式,提出保育、修复、调控一体的综合优化体系,发展多尺度关联、多过程协同的保育与修复措施,为解决该地区的生态系统退化问题提供新思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我国双酚类化合物在环境介质中的来源与分布及其健康风险综述
    王永峰, 于靖元, 张浩
    山东科学    2025, 38 (2): 13-27.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40103
    摘要26)   HTML2)    PDF (1884KB)(4)   

    双酚A(BPA)被认为是一种内分泌干扰物,广泛应用于环氧树脂以及聚碳酸酯塑料生产,因其对人体潜在的危害,在很多人体接触的材料中被限制使用,其他双酚类化合物作为其代替品不断涌现,但其结构和特性相似,双酚类化合物均不同程度地存在雌激素活性和毒性。伴随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双酚类化合物的需求不断增加。作为重点关注的新污染物之一,双酚类污染物在我国居民人体暴露以及不同环境介质中的来源和分布情况值得深入研究。调研了近10年(2014—2024)发表的文献,系统总结了双酚类污染物在我国多种环境介质(地表水、沉积物、土壤)中的来源和分布规律、居民人体暴露情况和健康风险,并提出了双酚类污染物防治方案与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双酚类污染物的环境风险管控与环境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环境和食品样品中药物及个人护理品的污染现状及样品前处理分析技术
    马金燕, 赵汝松
    山东科学    2025, 38 (2): 28-40.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40114
    摘要28)   HTML3)    PDF (2247KB)(4)   

    药物及个人护理品(PPCPs)残留作为一类新兴有机污染物,其组分具有内分泌干扰性、伪持久性及生态毒性。鉴于其在医疗、畜牧及化妆品等行业的广泛应用,近年来,PPCPs在地表水、地下水、工业污泥乃至牛奶等食品中被频繁检出,引发人们对其安全性的高度关注。然而,由于PPCPs在实际样品中残留浓度极低,且存在复杂的基质效应,其直接定量分析面临诸多困难。因此,在进行仪器分析前,需借助行之有效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对PPCPs进行富集分析。首先系统介绍了PPCPs的危害与污染现状,并对双酚和非甾体抗炎药这两种典型PPCPs的污染情况展开详细说明。其次列举了几种样品前处理技术,结合新型吸附剂材料,展示其在PPCPs分析检测中的应用,同时探讨新型吸附材料的发展趋势。最后总结PPCPs在分析检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和挑战。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生物技术在油田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周畅, 梁恒, 黄理龙, 张晓飞, 王加宁, 宋繁永, 傅晓文
    山东科学    2025, 38 (2): 41-52.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40142
    摘要26)   HTML2)    PDF (1588KB)(4)   

    油田土壤的石油污染问题严重威胁区域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利用生物技术修复油田污染土壤具有生态性、经济性和高效性等优势。综述了不同类型生物技术应用在油田土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通过阐述生物修复技术在油田污染土壤中的应用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评价了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及其与表面活性剂、化学氧化和电动修复等多种技术的联合应用模式,强调了效果评估在生物修复中的重要性。该研究对生物修复技术在油田土地质量提升和生态环境恢复领域中的推广与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山东省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及资源化利用地方标准现状研究
    尹诚悦, 李健, 杨延峰, 邵莹莹, 朱英
    山东科学    2025, 38 (2): 53-61.   DOI: 10.3976/j.issn.1002-4026.2025001
    摘要25)   HTML2)    PDF (2473KB)(3)   

    山东省“无废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推动制定山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地方性法规,完善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地方标准体系。梳理分析了2023年山东省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综合利用量、产生行业情况。同时调研当前我国各省(区)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地方标准建设现状,分析总结出目前山东省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地方标准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资源化利用地方标准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推进山东省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完善山东省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地方标准体系建设。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